2021年的春天,“十四五”壮阔画卷在神州大地上铺展开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紧紧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对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产业”作为其中的关键词,在规划纲要中出现了166次,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产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根基,是经济发展的支撑,是高质量发展的脊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指出,“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强调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也是财富之源,不仅能增加有效供给,更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必由之路。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没有充满活力的实体经济,没有富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会丧失永续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实体、在产业。要把实体经济抓上去,就必须让产业基础强起来,这牵动着全局、关乎着长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补齐短板、锻造长板,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同时,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这充分体现了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凸显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最新脉动。
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到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到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从发展健身休闲、户外运动等体育产业,到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从注重发展技能密集型产业,到加强两岸产业合作、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产业升级成为“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重中之重,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充分衔接,远近结合,把高质量发展导向更高的层次、更高的境界,为“十四五”时期推动我国产业发展划定了方向、标注了路径。
落实是最好的出发。新征程上,不管是云开日出、美丽彩虹,还是乌云遮天、狂风骤雨,只要我们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产业发展,把我国长期发展形成的厚重基础等一系列有利条件发挥出来,筑牢“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就能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推动。(南方网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