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围绕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
当前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但是由于不会操作、操作不便等原因,原本方便生活、提高效率的智能技术,成为老年人难以跨越的“数字鸿沟”。如何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与“数字时代”接轨,成为了一道尊老敬老必答题。
要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首先是“想到”,也就是时刻都要有方便老人的心和意识。乘坐火车出行时,老人不会刷身份证怎么办?办理相关业务时,老人不懂得扫码支付怎么办?从银行柜员机取钱时,老人不知道如何操作怎么办?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很多,这些问题都要提前想到,要能够站在老年人的角度去考虑。
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想到”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做到”。在公共服务场所,保留一定数量的人工窗口和座席,就能解决部分老人不习惯或不会使用智能系统的问题;针对老年人常用的APP,把字体变大一点,让操作更简单一点,老人使用起来就会更方便;部分老人对一些智能技术“犯怵”,就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培训,这样老人就能做到由不会用到会用……把这些细节都用心做好,老年人在“数字时代”也就能得心应手而不是寸步难行。
刚刚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对医疗、社保、民政、金融、电信、邮政、出入境、生活缴费等高频服务事项,设置必要的线下办事渠道并向基层延伸”“公共服务场所应保留人工窗口和电话专线,为老年人保留一定数量的线下名额”……这些都是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具体举措,坚持做到并做好,必然会取得理想效果。
少年莫笑白头翁,人人都有夕阳红。在“数字时代”给老年人更多的一份关爱,努力消除“数字鸿沟”带来的距离感,让老年人更好地感受时代的脉搏和精彩。(南方网高永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