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孩子休整身心、放飞自我的最好机会。去年以来,在加强校外培训构管理的背景下,教育部首次发文鼓励各地探索开展暑托服务。经过一年的试点实践,“假期孩子无人看管”的状况得到改善,家长们“工作家庭兼顾难”的问题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暑托班以辅导学生假期作业、带领孩子进行阅读和体育运动、参加劳动、学习科技知识、培养课外兴趣等为主,不上新课,更不超前教学。这一实实在在的为民实事,赢得了社会各方的一致赞誉。今年的暑托班不仅数量更多,设置的课程也更丰富,能更有效地缓解双职工家庭、新业态就业群体的子女暑期焦虑。例如,浙江宁波通过学校间协同、学校社区协同、学校基地协同等多种方式,实现义务段学生暑托班全覆盖;江苏盐城市新洋实验小学“爱心暑托班”开设了12个服务项目,涵盖阅读、英语、书法、体育和棋类等多个领域;河南安阳开设的乡村暑托班,将陪伴农村娃度过一个不一样的暑假,对于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来说更是“暑中送清凉”。
图源:视觉中国
暑托班让孩子开心、家长省心,也让老师多操不少心。老师们经过一整个学期的忙碌,也期盼着利用假期好好陪伴自己的家人。办好暑托班不能不考虑他们的合理诉求。这一点,教育部在通知里也说得很清楚,如引导和鼓励教师自愿参与,不得强制;应给予适当补助保障教师权益等等。据报道,浙江省舟山市教育局根据合理取酬的原则,建立了暑期托管教师的补助机制,目前的标准是50元每小时。除了给补助,老师还可以灵活地选择参与工作的天数。这些人性化的举措,较好地解决了暑托班老师们假期自我调整、培训学习、照顾家庭等困难,又从制度上保障老师的待遇并尊重老师的选择,值得各地推而广之。
教育之所以有学期和假期之分,既是为了让学生劳逸结合、身心更加平衡,也是为了让他们能学到课堂之外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办好暑托班不能满足于“一托了之”,还需探索出更妥帖、精细的安排。一方面,学校应在“以看护为主”的基础上,要开放教室、图书馆、运动场馆等资源设施,合理提供一些游戏活动、文体活动、阅读指导、综合实践、兴趣拓展等服务,提升暑托班的“含金量”。另一方面,暑托班只是家庭教育的一个补充,不能代替家庭教育。家长要让孩子在暑假期间参与家庭生活劳动,应尽可能多抽调出一些时间陪伴孩子,让孩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此外,教育部门应听取吸纳各方意见,不断完善暑托班政策和服务体系,落实“双减”政策,让暑托班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驿站。(尹贵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