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规范教育问责 助力孩子茁壮成长

2021-09-02 16:36 来源:南方网 李小丽

  开学第一天,又迎来一个好消息。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印发的《教育督导问责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开始实施,该《办法》有三大创新点:第一,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出台教育督导问责文件,真正从制度上确立起督导权威性、有效性;第二,对约谈整改、资源调整、组织处理等作出规定,有利于实现教育督导与教育执法、纪检监察的联动;第三,明确了督导问责的对象、内容、方式和程序,实现督导问责的规范化。

  教育督导是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督导在推动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此前由于问责跟不上,整体督导效果打了折扣。正因如此,让教育督导“长牙齿”,已经成为业界共识,为的就是能让相应的要求真正落实下去。

  近期,中央“双减”文件发布,各地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要让政策落在实处,就需要教育督导发力。教育督导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各地教育工作的水平,确保孩子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十次督导,不如一次问责。早在此之前,相关部门就多次发布教育减负的要求,但越减负,学生的负担就越重。如此怪象屡屡发生,究其原因,还是相应的教育问责无力,没能形成很好的震慑效果。在严格落实中央“双减”工作的大背景之下,适时推出《教育督导问责办法》,无疑是给孩子的一个大礼包,确保他们能有更多时间享受快乐童年,寻找自我爱好。

  督导,不仅是要将相应违规机构、学校进行严肃处罚,更要剑有所指,保证“督”出实效、“导”出效果。为此,《办法》着重从4个方面对教育督导问责进行了系统制度设计,即“问谁的责”“谁来问责”“问什么责”“怎么问责”。通过系统性的制度设计,确保全国14.7万名督学能更好发挥督导作用,对违规学校、机构、个人产生足够的震慑效果,保证惠及孩子们的政策能落在实处。

  让教育督导“长牙齿”,助孩子茁壮成长,让万千家长更放心地将孩子交给学校。为充分发挥国家督学作用,特意专门制定了岗位职责,建立了实绩考核和退出机制,确保新一届国家督学积极履职,保证时间精力投入,不挂虚名。相信随着一系列组合拳的到来,孩子们的未来必定大有可期。(南方网李小丽)

编辑:刘帅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