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深入推进营养改善计划各项工作,试点地区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身体素质明显提升。截至2021年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惠及学生3.5亿人次。
图源:视觉中国
营养膳食补助标准逐步提高。学生的营养状况,事关他们的健康成长,也关乎国家的未来。广东省2021年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力度,提高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3700多万学生受益;贵州省2021年启动营养改善计划“提质行动”,提高食谱科学水平、提升供餐质量标准;云南省从2021年秋季学期起,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补助国家基础标准由每生每天4元提高至5元……这是各地提高供餐质量、持续改善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两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天3元提高到5元。与此同时,教育部指导和督促试点地区以保障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为重点,建立健全供餐准入、退出机制,完善大宗食材及原辅材料集中统一采购制度、配送制度、陪餐制度等,推动广大学子从“吃得饱”向“吃得好”、从“吃得安全”向“吃得健康”转变。
学校食堂供餐率显著提高。青海省大力推进学校食堂新建、改建、扩建和维修改造,组织开展“阳光厨房”“绿色食堂”等创建活动;四川省加大各地学校食堂建设改造力度,鼓励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学校食堂和学生用餐集体配送单位实行可视化监管……为进一步改善就餐条件、提高学校食堂供餐率,中央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食堂建设专项资金,支持试点地区食堂建设。同时,引导各地统筹项目和资金,进一步加大食堂建设力度。截至2021年底,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地区,实行学校食堂供餐的学校占76%,其中国家试点县的学校食堂供餐率近90%。
学生营养状况明显改善。我国从2011年开始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下了农村孩子增强体质的“快进键”。如今,农村学生的健康素质有了长足的进步。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数据,从2012年到2021年,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地区男、女生平均身高累计增量为4.2厘米和4.1厘米,平均体重累计增量为3.5公斤和3.3公斤,均高于全国农村学生平均增长速度。2021年中西部农村学生的生长迟缓率为2.5%,比2012年下降了5.5个百分点。此外,受益学生的体质健康合格率从2012年的70.3%提高到2021年的86.7%,贫血率则由19.2%下降到9.6%。营养不良率、消瘦率、矮小率甚至寄生虫检出率等指标都有明显的下降。
小小一餐饭,惠及大民生。营养改善计划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强劲动力,为提高民族素质、建设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不断提升计划实施水平,让更多农村儿童吃上更好的营养餐,我们就能进一步促进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不断蓄积走向未来的力量。(安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