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
这是在关键节点的召开的重要会议,这是在特殊关口出台的纾困举措。一则,一季度经济运行结果出炉,二季度时间过半,中国GDP一季度同比增长4.8%,增速虽较上年四季度加快了0.8个百分点,继续稳步恢复,但仍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的预期目标,这意味着后半年压力更大。二则,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许多市场主体十分困难。在这个背景下,采取一揽子针对性强、有力有效的区间调控举措,对稳住经济基本盘意义重大。
图源:视觉中国
自去年12月开始,全球新冠肺炎进入第四波流行高峰,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快速蔓延,导致我国多地疫情出现点多、面广、频发的严峻形势,一些地区再次开启全域静默模式。直到今天,上海疫情虽则继续整体向好,但防反弹压力仍然较大;北京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交织,局部地区和重点人群仍有感染传播风险……无论是国际疫情的高位流行,还是国内疫情的此起彼伏,都给我国经济带来较大冲击。如此背景下,亟需为许多陷入困境的市场主体雪中送炭,助力企业恢复生机,带动经济走出低谷。
此前国务院已部署了多项纾困举措,此次会议,又进一步推出一揽子政策措施,不仅彰显了政策的力度和强度,而且增加了政策举措的含金量。这次实施6方面33项措施,包括增加退税1400多亿元,全年退减税总量2.64万亿元;将今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保障货运通畅,取消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通行限制,一律取消不合理限高等规定和收费;放宽汽车限购,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支持发行30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开工一批水电煤电等能源项目;视情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举措实实在在,强度力度值得一提。
防疫抗疫近乎三年,难免会出现畏难情绪,滋生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厌战情绪、松劲心态。“信心比黄金还重要”,疫情防控越是逆水行舟、吃紧吃劲,越要坚定信心。信心来自哪里?来自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来自实体经济的生机与活力。实体经济蓬勃葳蕤,发展才能有所依托。稳经济一揽子措施,不啻是稳经济的定海神针。
彰显政策力度,稳住经济大盘。6方面33项具体措施,着眼于稳定供给、扩大需求、稳定预期。这些政策的落地实施,不仅会在宏观层面推动经济稳定,更会在微观层面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特定困难群体,推动国民经济加快恢复,夯实未来美好根基。(南方网雷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