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供应世卫组织主导的COVAX(新冠疫苗实施计划)首批疫苗下线,为阴霾笼罩的全球疫情注入信心与希望。“中国履行将疫苗作为公共产品的承诺,已向全球累计供应3亿剂次新冠疫苗,将尽己所能对外提供更多疫苗,为促进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贡献。”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日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重申了中国主张。
犹记去年10月8日,中国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签署协议,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并应世卫组织方面请求,决定向实施计划提供1000万剂疫苗,主要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急需。如今首批疫苗下线,不仅是一诺千钧的生动展现,更是雪中送炭的生动证明。穿透阴霾,带来亮光。
此前,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中国就做出了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庄严承诺,充分考虑了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全球公共产品就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能使不同地区的许多国家的人口乃至世界所有人口受益的公共产品。这一承诺,是国际担当与国际道义的双重展现。中国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中国在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真真切切的产品,践行疫苗“全球公共产品”的郑重承诺。一年来,中国然诺惊艳世界:向80多个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英国《金融时报》前不久统计了拉美地区10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已收到1.435亿剂次新冠疫苗中,超过半数来自中国。诚意日月可鉴,贡献山河为证。
中国这么做,本身就是极为精彩的中国故事,是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一个窗口。中国故事的背后,则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强力驱动,体现的是5千多年源远流长、未曾中断的中华文明;是中国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的生动映照,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是中国为倡导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做出的努力。包括“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内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疑就是中国故事的逻辑起点。
世卫组织最新统计显示,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亿7042万例,累计死亡病例为3548628例。这表明,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高水平流行期,且疫情起伏反复、病毒频繁变异。在这种背景下,各方必须坚持多边主义,团结抗疫,确保疫苗、诊断试剂等公共产品公平可及,确保大流行防范与应对机制可持续,加强卫生体系建设,保障卫生人力资源,促进全民健康覆盖,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舍此没有其他出路。
全球抗疫实践充分昭示,在地球小成一个村子的当下,没有人会在大疫面前独善其身。新冠疫情席卷世界一年有余,频繁冻结的全球流动一次次警示人类,必须早日构建全球免疫屏障,疫苗就是世界公认的最有效的应对之举。疫情高水平流行形势下,疫苗接种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中国秉持“人民至上、关怀弱者、统筹各方、充分协商”原则,将一如既往、尽己所能,与病毒赛跑,作中国贡献,为人民担当、为发展中国家担当、为全人类担当。中国疫苗企业已经做好了应对突发重大变异研发新型疫苗的各项准备,可以迅速开发出针对变异株的疫苗。惟愿国际社会相向而行、共同努力,任何污名化、政治化的操弄,都是对生命的漠视与亵渎,都于抗疫毫无益处。(南方网雷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