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围绕青年科研人员挑大梁、增机会、减考核、保时间、强身心等方面开展新一轮减负行动,激发青年创新潜能与活力。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羊古坳镇匡家铺村,青年技术员赵叶朋在插秧。图源:视觉中国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青年科研人员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既是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科技创新战略发展的重要举措。《通知》聚焦青年科研人员关切,以更大力度让他们轻装上阵,着力培育良好的科研环境,让更多青年人才安心深耕主业、苦练内功,在科技创新领域大显身手、脱颖而出。
深耕主业,才能成就事业。提升青年科研人员科研的专注度,是保障青年人才创新力的根本。对青年科研人员要多支持、少干预,充分信任、大胆使用,完善优化青年人才培养、使用、激励和竞争等体制机制,避免他们将精力过多投入到项目申报、职称评审、“帽子”竞争等泥沼之中,让他们能够安心、安身、安业。要多引导、多投入,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青年科研人员能不能冒尖、能不能走到领域前沿关键期,离不开外界的培育与支持,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科研特点,既要给予出创新成果的时间,也要以系统思维培养人才,在技术方向、资源使用、管理体制上给予更多的引导与放权,让他们敢探路、敢试错、敢成功。
提升青年科研人员成长的可见度,是激发青年人才创新内生动力的关键。要因才而用、才尽其用,尊重青年科研人员职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根据青年人才的兴趣及优势,科学规划其成长路径,挖掘青年人才潜力和特质,帮助他们培育正确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为漫长科研之路打下良好基础。要合理评价青年人才实际工作贡献,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成长空间,对履行岗位职责、参与科研工作、发表高水平论文、成果转化成效等情况纳入评价考核,建立符合青年科研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评价制度,让青年人才在任何科研岗位都能收获自我价值认同感。
保障青年人才的时间和精力,让青年科研人员张弛有度,方能使其在更广阔的科创战场上行稳致远。青年科研人员处于职业生涯早期和人生的重要阶段,与其他行业人员一样面临工作、生活、成长等各方面压力,要理解和重视他们的家庭责任,在住房、就医、教育、探亲等方面给予关怀;要包容青年人才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需求,主动创造条件进行引导和支持,让青年人才既能心无旁骛的潜心钻研,也能实现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青年科研人员是创新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集中力量抓好青年人才成长,坚持敢破敢立、破立并举,全面构建更具竞争力的青年人才发展制度,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让更多青年人才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徐桂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