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暑期时光已经开启,回笼的“神兽”们开始有更多时间切换到“网上冲浪”模式。为给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安全的上网环境,7月21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即日起启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聚焦解决7类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围绕未成年人群体,国家出手在全网开展“大扫除”,这是有效解决网络生态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广大民众对良好健康网络空间的共同期待。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成了融入当今社会的“通行证”。无论是学习上网课,还是社交娱乐,未成年人作为网络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享受着网络世界带来的快乐与便利。然而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往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未成年人由于心智不成熟,也更容易受到网络乱象的侵害。“网红儿童”直播求打赏、在线课程推送不良内容、动漫动画散布负能量、“饭圈”成“怪圈”……这些屡屡走进大众视野的网络“流行病”,严重扭曲了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甚至会诱导犯罪。因此,重拳整治网络生态突出问题,为未成年人创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民有呼,必有应。此次专项整治行动的重磅来袭,正是向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乱象“开刀”,切实回应了广大民众的关切与期待。严禁16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直播,清理在线课程不良信息,规范论坛社区、群圈文化,打击不良社交行为,排查网站平台防沉迷系统漏洞……一系列以问题为导向制定的“硬核”规定治本治源,为网络生态画出红线。近期,针对快手等平台传播儿童软色情表情包、利用未成年人性暗示短视频引流等问题,网信部门依法约谈平台负责人,责令限期整改,并实施相关处罚。这正是专项行动落到实处的缩影。以“零容忍”态度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露头就打、从严处罚,必将形成互联网整治力度的高压态势,产生强大震慑力、影响力,为健康网络环境注入正能量。
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对于相关网络平台也是一个警示。维护好未成年人的网络环境,网络平台责无旁贷。道德约束在利益面前往往弱不禁风,而专项行动形成的刚性制度,则是对网络平台使出的杀手锏。失信失德者必然付出代价,违法违规者也必然出局。作为网络平台,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切实履行监管责任,不能对网络乱象放任自流、阳奉阴违、监守自盗,也不能“约谈了之”“整改了事”,理应主动发声、深入自查、堵塞漏洞,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唯有切实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通过产品或技术强化“防火墙”,实践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这样的经营平台才是大众的呼唤,才能保持常青。
网络并非“洪水猛兽”,未成年人也不可能独立于网络之外。面对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发力的同时,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利剑。这有赖于家校联合肩负起网络教育职责,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可通过相关教育课程,让未成年人更多、更早接触互联网素养,引导他们健康绿色上网。父母与其刚性约束,不如“柔性管理”,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平等对话中了解孩子的网络世界,提升他们的辨别能力和网络素养。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决不能任其野蛮生长。我们期待以专项行动开展为契机,全社会都能携起手来、共同参与,让网络治理力度不只限于暑期,而是持续保持高位,在网络世界里为正在萌芽成长的祖国花朵撑起一方安全清朗的天空!(南方网徐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