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云上,互利天下”。6月15日,第127届广交会正式拉开帷幕。与历届相比,这是第一次完全以互联网形式进行的广交会,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性贸易盛会。
走进广交会的,不仅是产品与市场,更是理念与思想。自1957年创办以来,广交会始终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平台,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分享中国发展成果的重要渠道。作为中国目前历史最长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广交会层次高、规模大、商品种类全、到会采购商多、成交效果好,被誉为“中国第一展”。在广交会这个中国经济“晴雨表”之中,外界会对“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这一庞大语境有着更深入的认知,也必定会对中国与世界的经贸交流合作有着更光明的判断。
非常时期当有非常之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欧美地区经济进入到阴晴不定的宏观叙事,全球贸易几乎遭遇到断崖式的下跌,我国外贸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既要“压舱石”,也要“定盘星”,第127届广交会以“不同以往”的方式亮相。客从云上来,这是一次突破时空限制、堪称“史无前例”的贸易创举——2.5万家参展企业,180万件商品,数十万全球采购商和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外贸产业人员,将在10天内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网上洽谈,为全球贸易注入新动能。
中国搭台,世界合唱,这是广交会最大的特色。中国的产品可以从这里进军到全球市场,全球也可以从这里打开中国市场。“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越开放”——初衷不变,但因为疫情原因导致的场景需要置换。中国搭台,不过搭的是基于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之上的“新舞台”。前前后后只用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网上广交会”从承诺变成现实。中国速度的背后,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新兴产能做强力支撑,更是一个国家“稳外贸”的坚定决心和拥抱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强烈信念。
“不来中国,哪有明天?”一句进博会参展商的直白话语,道出了中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带给全球贸易的新机遇。虽然身不能置,但“广交云上”依然让无数人“心向往之”——数字化给全场景、高精度、宽纵深、无边界的网络贸易提供了无限可能和延展空间,不仅让全球市场首次目睹“线上外贸”可能释放的巨大潜力,也让积极投身其中的“中国制造”看到了更深程度拥抱数字化和全球化的可能。
网上广交会,共计天下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交会服务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服务国内外企业,为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广交会,在从“面对面”到“屏对屏”的转换之中,顺应的是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这个维度而言,不管时间与空间如何变幻,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命运与共的大趋势始终不变。而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高层次的运用上,广交会也将把自己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南方网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