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30日,加拿大全国所有联邦机构建筑的国旗,包括首都渥太华议会大楼顶部的国旗,全部降半旗。这是为了悼念5月28日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坎卢普斯一所印第安人寄宿学校旧址发现的215具原住民儿童遗骸。
追溯历史可知,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为了悼念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决定将每年的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这是72年前,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抚养权,改善儿童的生活,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而专门设立的节日。
扶今思昔,72年后,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看到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学校发现215具儿童遗骸的报道,让人如鲠在喉、如芒在背,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据史料记载,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估计有15万名原住民儿童被强迫离开父母,进入寄宿学校学习“文化和文明”,造成大量原住民儿童死亡。这是加拿大政府对原住民进行种族灭绝的黑暗历史之一。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坎卢普斯寄宿学校旧址发现215具儿童遗骸,就是加拿大这段黑暗历史的又一明证。加拿大全国为215位原住民儿童遗骸的发现降半旗,体现了对逝者的哀痛和怀念、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也是对保障儿童权利的一种呼吁和宣示。
关爱孩子就是关爱未来。每个儿童都需要明亮的童年,都有权利享受爱的阳光,都应该受到制度性的关爱与呵护。保障儿童权利是设置国际儿童节的初衷,这一要义在今天毫不过时。正如我国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所说的,童年的幸福是儿童一生幸福的开端,童年的不幸是儿童一生不幸的源头。这种不幸,不仅是命运的不幸,还可能是无处不在的危险造成的不幸。譬如,全球在儿童权利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不均衡,仍有大量儿童饱受战乱、疾病、失学之苦。保障儿童权利,给孩子一个平安的世界,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
迄今为止,在联合国各种国际公约中,加入国家最多的,是1989年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一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中国是第一批签约国,为儿童权利事业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言,“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为了这个“最大的心愿”,从有效维护少年儿童权益到推进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从关爱数千万留守儿童成长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都是要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温暖明亮的天空,因为少年儿童不仅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南方网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