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地评线】南方网评:斩断网络欺凌伸向未成年人的“魔爪”

2021-08-17 11:57 来源:南方网 徐美林

  在网络上发文侮辱他人,公开传播他人隐私,通过网上社群展开骂战……随着互联网成为未成年人社交的常用空间,未成年人欺凌行为也逐渐从现实校园渗透进了网络世界。网络欺凌传播速度快、隐蔽性强,不仅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学习和生活,也使他们的人格尊严受到践踏,经历一生都难以挥之而去的噩梦,必须坚决打击、彻底铲除。

  据《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显示,高达71.11%的青少年都曾遇到过网络欺凌。通过编造负面新闻,丑化和攻击他人,并引来网友围观、起哄、谩骂,这是网络欺凌的惯用伎俩。相比于现实中的欺凌,网络欺凌作为掩藏在网络世界里的一股暗流,往往更加触目惊心。在涌动的暗流中,刺激在一条条评论里被不断放大,伤疤在一次次转发中被不断揭开,受害者看不到攻击者,也无法保护自己,身心俱受摧残和蹂躏,最终被迫陷入孤立、抑郁的漩涡,甚至被卷向生命的终点。

  在虚拟空间里,网络欺凌是“看不见的拳头”。这种“看不见”恰恰成了欺凌行为的“保护伞”。躲在键盘后面的施暴者,可以大张旗鼓地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对同龄人施以侮辱、谩骂和威胁。而随着自媒体、网络论坛等多样化网络平台的广泛兴起,人人面前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这不仅让相关欺凌信息传播得更加迅速和便捷,也使得欺凌可以发生在每时每刻,并被网络上的“吃瓜群众”不断放大,最终让被欺凌者无处可逃、全面崩溃。

  当网络欺凌的“魔爪”伸向了未成年人,如何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他们的网络权益,是亟待回应的时代命题。2020年3月1日开始实行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和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均强调了对网络欺凌行为的“零容忍”。今年7月,中央网信办启动的“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也对网络欺凌和暴力行为坚决查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切实让有关法律规定落实落地,才能以全面、长效的监管与惩处为相关网络平台画出红线。与此同时,相关平台等网络服务提供者也需要恪守规则、承担责任,对网络欺凌相关信息,及时依法删除或屏蔽,最大程度减少传播伤害。下一步,针对网络欺凌,不仅要立足当下抓好整治,更要着眼长远建章立制,还未成年人一片清朗的网络空间。

  实际上,未成年人的网络欺凌行为与家庭环境和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缺少父母的陪伴、沟通与监管,孩子也往往更容易通过网络对他人宣泄情绪、实施暴力。父母的爱与陪伴永远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大底气,也是孩子最坚硬的铠甲。父母不仅要多些陪伴和沟通,以充满爱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建立健康自信的人格,学会与同龄人友善交往,别让他们成为施暴者;还需要多些教育和指导,与学校一同努力,提高孩子的网络素养,教会他们面对网络欺凌时及时求助、举报甚至报案,别让他们成为受害者。只有每个孩子都能对网络欺凌勇敢说“不”,才能真正铲除网络欺凌的生存空间。

  无远弗届的网络世界,可以是正能量和主旋律的传播者,也可以成为推波助澜的杀人凶手。全社会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必能斩断网络欺凌伸向未成年人的“魔爪”,还他们一片安全清朗的网络天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南方网徐美林)

编辑:曹晓静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