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强调要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客观真实反映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形成良好预期,坚定发展信心。
民亦劳止,讫可小康。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好,国际社会普遍赞赏我国发展成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聚焦短板、精准攻坚。“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短板是决定整个木桶容量大小的关键因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也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应当看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影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的任务仍然艰巨。比如,目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金融领域风险隐患仍然存在,等等。此外,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短板也很明显,群众还有一些意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要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尽快补上,否则就会贻误全局”。现在已到了决战决胜的最后冲刺阶段,只有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才能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困难面前显担当,越是困难越向前。补短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力点,体现了实现高质量、均衡性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什么补短板、补什么、怎么补”等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工作着力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脱贫攻坚“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积极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问题,审时度势、把脉难点、辩证分析,提出任务要求,开出一系列极具针对性的“良方”,为疫情防控形势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科学遵循。
同心奔小康,奋进新时代。过上全面小康生活,这个穿越无数苦难与辉煌的梦想,中国人民今天已经触手可及。我们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和优势胜势,也要增强忧患意识看到风险和挑战;既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也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南方网尹贵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