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长假将至,对于正面临疫情挑战的广州而言,减少人员流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6月10日的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吴青松表示,广州市倡导广大市民就地过节,非必要不离穗、不出省。建议市民暂不外出旅游,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毫无疑问,此举既是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也是对家庭负责、对个人负责。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广州疫情防控工作迅速有力推进,但是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疫情防控各方面各领域的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端午假期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能否有效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关键取决于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单位,甚至是每个人的努力和配合,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毫不放松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让疫情防控体系更加严丝合缝、有机衔接、高效运转,巩固好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现实一再告诉我们,与病毒较量,与时间赛跑,一刻都不容放松,一环都不容失守,一个漏洞都不能出现。端午假期人员流动大、市场交易活跃、聚集性活动多,必将加剧疫情传播风险,防控任务更加艰巨。正因如此,广州对位于中高风险地区及实施封闭、封控管理区域内的各类公共文化旅游场所,全部停业。对开放的文化旅游场所,实行限流、预约、错峰、测温、扫码、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要求公共文化场馆、旅游景区、星级酒店等文旅场所扫码进场;旅行社不组团离穗、不出省旅游……所有的部署、所有的指向,都瞄准了“科学”和“精准”两个关键词。
事实一再告诫我们,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正所谓“人人欲战,则所向无前”,只要上下同欲,就没有过不了的坎,就没有战胜不了的疫情。鲁迅有句名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萤火”成为微小个体散发光芒的经典比喻。倡导市民就地过节,非必要不离穗、不出省;建议市民暂不外出旅游,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就是要同心抗疫,用点点萤火,铸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汇成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人间星河”。从某种意义上讲,此举也是在用个人和家庭的付出为防疫大局添砖加瓦,利国利民亦利己。
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传统节日,也是因为纪念屈原而被注入爱国主义精神的传统节日。如果说,过端午,吃的是粽子,纪念的是屈原,传承的是家国情怀,那么,就地过节,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其背后体现的是对疫情防控的硬核支持,彰显了识大体,顾大局,明大义的担当精神,以及在这一特殊时期所抒发的深厚浓烈的家国情怀。有道是“有风有雨是常态”,只要我们无惧风雨,严守疫情防控规定,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切断疫情传播途径、阻断疫情散播路径,就能使爱国主义情怀成为今年端午节最为鲜明的底色,让今年这个特别的端午,有更为特别的内涵、更值得铭记的温暖。(南方网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