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从哪里来?研究生教育是“源头活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人才与科技支撑。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凤毛麟角”,到发展成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研究生教育大国,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实现历史性跨越。
准确把握研究生教育的时代定位。从2013年《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发布,突出了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共识;到2015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印发,吹响了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冲锋号。从2017年教育部印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到前不久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了内涵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发展新阶段,实现了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高。
遵循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律,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作为国民教育的最高端,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研创新的重要使命,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北京大学“不拘一格降人才”,让曾经是一位天文系本科生踏入电子学,其如今已成为碳纳米领域的中坚力量,主持和深度参与了多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参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中多个科学载荷的图像和数据压缩任务的成员中60%是研究生,80%的高水平成果出自研究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已经布局20所高校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着眼于战略支撑和高端引领,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
突出立德树人导向,始终聚焦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创新人才,既要严把“入口关”,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准选拔人才,把愿意读书、忠诚可靠、德才兼备的好苗子选拔出来;又要严把“过程关”,抓住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评阅和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落实全过程管理责任。同时,还要严把“出口关”,合理制定与学位授予相关的科研成果要求,加大分流力度,加强学风建设,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倒逼学生潜心治学。实践证明,只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导师队伍素质水平,培育研究生家国情怀、奋斗精神,才能培养造就更多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立足新时代,需要凝聚多方合力,继续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把研究生教育培养成为人才的“高峰”、聚集人才的“高地”,不断开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南方网安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