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5日,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提出的15周年。正是“两山论”生态文明思想的强有力推动,使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5年前的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时创造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高质量发展,打好节能减排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持沙漠治理和退耕还林,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的体系……正是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各地通过不懈的保护和治理,使得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群众的幸福感更强了。
当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目前中国森林覆盖率已由上世纪70年代初的12.7%提高到2018年的22.96%,森林面积达到2.2亿公顷,森林蓄积175.6亿立方米,面积和蓄积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取得的“绿色奇迹”。同时,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空气质量改善报告(2013—2018年)》显示,2018年,全国GDP较2013年大幅增长,同时大气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48%、39%、32%,真正地将金山银山变成了春意盎然的沃土。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只有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建设才能长久。从《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宏观层面纲领,统筹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具体的专项制度,无不彰显党中央对生态治理和保护工作的重视。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明晰了中央、省和市县的责任,要求制定实施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可谓是对以往环境治理上表里不一、阳奉阴违、自行其是、监督失责现象最有力的警示。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心存敬畏自然之心。新冠肺炎疫情就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自然生态的变迁决定着人类文明的兴衰更替,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必须遵守的自然法则。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就要树立正确发展思路,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问题,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群众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同时,也要正视社会对于生态问题的高度关注,正视群众对于生态环境的美好期待,始终秉承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思维,始终践行“两山论”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构筑起更好的经济生态和环境生态。
如今,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这一既定目标,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没有绿色的发展模式,那么梦想终究只能是在路上。因此,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参与到生态保护建设上来,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活环境。(南方网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