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
民生问题,是老百姓利益最直接的载体。其中,既包含着老百姓具体的、实际的、现实的利益,也包含着老百姓长远的、根本的、整体的利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针”。抓民生就是抓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永远是发展的起点、让老百姓幸福的落点。
民生连着千万家,民心紧系中南海。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深化民生事项改革,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保障网织得越来越密实。今年以来,从就业总体平稳、收入持续增加,到养老更加安心、看病更加省心,再到居住不断改善、教育更加公平、兜底更加有力,任凭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民生领域一直暖意融融,更多民生“红利”渐次释放,更美的民生图景铺展开来。
初心植厚土,枝叶总关情。不管您是田间的劳动者,还是课堂里的学生;不管您是休养在家的老人,还是脱贫攻坚中的群众;不管您生活在农村,还是生活在城市;不管您是身有残疾,还是身体抱恙……都能在这张民生保障网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为这背后是国家真金白银的投入。据媒体报道,今年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分别同比增长9.6%、8.3%、7.9%和11.2%。
民生有温度,发展有高度。民生冷暖,直接标注着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刻度,体现着发展的质量和特征。如果民生问题解决不好,经济发展再快、高楼大厦再多,也得不到老百姓的认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创造美好生活,就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从价值排序上重视起来,在贯彻执行中务实起来,让发展的高度真正体现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续取得新突破,从而绘就更加幸福安康的民生发展新图景。这里面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离开这个基础和关键,保障和改善民生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正是因为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我国经济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的大趋势,保障和改善民生才有了源头活水。目前我国经济总量达到90万亿元规模,保障民生的物质基础较为雄厚且仍在增强。这也意味着,只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再通过改善人民生活、扩大消费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就能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同频共振、良性循环,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让经济发展“芝麻开花节节高”。
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再到“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不论是会议讲话,还是赴各地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都在以铿锵有力的声音,传递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传递着加快消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民生阻力的信心和能量,让近14亿人的梦想更美、力量更足,踏着不变的步伐向幸福进发。(南方网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