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揽星九天,“天问一号”壮我国威

2021-01-04 09:54 来源:南方网 雷钟哲

  喜讯飞来,举国振奋。截至1月3日6时,“天问一号”探测器已经在轨飞行163天,飞行里程突破4亿公里,距离地球约1.3亿公里,距离火星约830万公里。探测器姿态稳定,按计划将在一个多月后实施近火制动,进入环火轨道,准备着陆火星。

  自“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向火星飞奔而去,就一直为许许多多人所牵挂。人们关注“天问一号”,不仅因为“天问一号”是我国独立开展行星际探测第一步,将通过一次发射实现对火星“绕、着、巡”三大目标任务,意义重大;还在于“天问一号”这颗自重5吨的探测器,承载着中国人探索宇宙天体奥秘的梦想,捎去了我们对火星的问候:“火星,中国来了!”

  亦因此,当“天问一号”离家园越来越远、离火星越来越近,在近半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三次轨道修正、一次深空机动,进行了三次在轨自检,各系统工作正常的消息传来时,人们感到无比振奋。无疑,“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持续飞行以及后续的环绕、降落和巡视,不仅表明深空探测是当今世界高科技中极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是众多高技术的高度综合,也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在深空探测上没有缺席,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科技进步、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作用巨大,振奋人心自不待言。

  火星是地球上可以探测的距离最近的行星,科学研究证明,若干亿年前,火星也像地球一样有河流湖泊。人们一直在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火星变成了现在的模样。探索火星,弄清其来龙去脉,对保护地球意义重大。更为现实的是,在地球资源日渐枯竭的未来,研究火星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利用尤为必要。而航天技术,显然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可以说,载人航天事业就是地球通往浩瀚太空资源宝库的桥梁。“天问一号”任务,无疑是中国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一步。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特别提到“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科学探测实现重大突破,折射出神州大地自信自强、充满韧劲,一派只争朝夕、生机勃勃的景象。“天问一号”亮点纷呈,它从地火转移轨道自动制动而被火星“捕获”,成为火星的人造卫星,然后择机着陆,几分钟内速度从每秒4.8千米降到最低,最终平稳着陆在火星表面,可谓步步惊心。这背后,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支撑,是“长五”团队、“天问一号”团队等航天人埋头苦干、接续奋斗,付出心血、流下汗水的结果,是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航天精神的结晶。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今天的中国,再也不是1840、1900庚子年的中国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向着火星飞去的“天问一号”,就是中国人的“问天宣言”。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一定会驶向山河锦绣、国泰民安,和顺致祥、幸福美满的明天。(南方网雷钟哲)

编辑:罗晶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