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发建设10周年之际,中新广州知识城迎来政策大礼包。10月底印发的《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提出,知识城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中新广州知识城党工委副书记冼银崧介绍:“这里已引进百济神州、粤芯芯片等16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近1700亿元,预计达产后产值将超3800亿元。”
中新建交30年,双方合作发展、互利共赢取得有目共睹的重大成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各项便利措施政策不断出台,为深化中新合作提供了更多机遇、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特别是在党中央作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大决策部署的宏大背景之下,推进更广泛领域、更深层次的粤新合作,广东无疑肩负着新的使命、要有更大的作为。
正如中国WTO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指出,“粤港澳大湾区与东南亚的合作潜力很大,而新加坡在东盟占据重要位置。”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和大湾区最前哨,大湾区和新加坡在知识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加强合作,对于外向型经济发展以及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30年来,一批批新加坡企业家来到广东投资兴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一批批企业从大湾区“走出去”,以新加坡为重要原点,深耕东南亚市场。2019年粤新进出口总额约占中新双边贸易总额的21%,往返两地的旅客超过90万人次。显而易见,粤新合作既在中新合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有利于推动双方共享共赢共同发展。
作为全球领先的资源开发企业,新加坡金鹰集团在中国的投资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耕耘已在华兴建、投资数十家企业,投资总额近600亿元人民币; 天然橡胶产业高度全球化,全球90%以上的天然橡胶产于东盟,全球大部分天然橡胶贸易通过新加坡完成,而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全产业链联动发展的局面,资产总额达100多亿元……产业融合、强强联合,广东和新加坡的经贸合作交流,给双方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红利,《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的出台,无疑为粤新深化合作绘画了更加美好的前景,切合粤新双方共同的期待。
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着力打造知识创造新高地、国际人才自由港、湾区创新策源地、开放合作示范区,依托国际大循环,推动大湾区不断拓展融入国际产业链的深度与广度;依托国内大循环,更好发挥大湾区支撑产业要素流动的重要节点枢纽作用,深度嵌入国内产业链环节,不仅有望为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注入更强动能,而且有望为促进中新合作、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更大广东力量。(南方网馨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