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试谈新时期金融文化建设及广东经验

2022-04-13 20:27 来源:南方网 曾山

  提升金融核心竞争力,化解中国金融风险,塑造中国金融形象,传播中国金融声音,展示中国金融活力,讲好中国金融故事,体现中国金融价值,提高中国金融国际地位,应是金融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也是新时代中国金融人的责任担当。

  ——题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纵观人类发展史,文化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力的象征和表现。文化既是一种软实力,又是一种硬实力。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社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越来越凸现其不可替代的地位作用。金融业作为众多行业中的一个行业,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但同样也面临严峻挑战,亟需以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金融理论、金融咨询、金融信息、金融政策、金融素质、金融行为等金融文化支撑。重新认识金融文化的极端重要性并下大力加强新时代金融文化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一、金融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这些璀璨的中华文化,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成为炎黄子孙昂首走向世界、奔向未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源不竭泉。党的十九大把“文化自信”首次写进《党章》,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以及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我们研究金融文化,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什么叫“文化”,什么叫“金融文化”?

  对“文化”一词,我们耳熟能详,但古往今来,由于时空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不同、理解不同、认识不同,对文化的定义没有“绝对权威”的论述。在古代的典籍中,“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文风,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化”主要是指“教化”“教行”之意。在当代出版的词典中,这样注释:①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作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②考古学用词,指同一种文化的特征;③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中国大百科全书》则认为: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也有人把广义的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随着时代变迁和人类发展,对文化的定义还会不断变化。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漫长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综合体现。

  那么,什么叫金融文化?翻开中国金融史,金融文化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自从货币出现,就有了金融文化。在中国,最早记载金融文化活动的是《国语》,但一直以来,对“金融文化”没有明确的表述。经查阅多本词典,都没有找到“金融文化”这个词,包括《中国金融大百科全书》也未见记述。对金融文化的概念、涵义,学术界多有不同解读,至今也没有一个“权威”说法。有人认为,“金融文化”就是金融领域相对于资金、技术、法规等“金融物”来讲的着重于解决“金融人”的问题的一个命题,就是人在主导资金运用过程中精神反映。换句话说,就是人在什么精神状态下指导资金的运用。这种精神状态又通过一定的形式反映为金融理念、金融法律,再作用于人的具体行为。有人说,文化与经济金融是灵魂与躯体的关系。经济是一个国家的躯体,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金融文化源于金融实践,反过来指导金融实践,最后又随着金融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也有人认为,金融文化可以概括为金融意识、金融素质、金融理论等的总称,主要包括各种金融监管、金融人才、金融发展战略、金融经营目标方式、金融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条例、金融服务方式创新、金融优良传统的继承及发扬、行业人才的培养使用、金融员工幸福指数、金融社会环境等。我们认为,金融文化是形成于金融业内部的一种群体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文化价值观在金融领域的投影,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也可以这样说,金融文化实际上是一种诚信文化、服务文化、法制文化、精神文化、风险文化、效率文化、发展文化,它同时具有导向、凝聚、约束、激励、辐射、创新等作用。没有实践产生不了金融文化;没有金融文化的影响,金融实践难于健康进行。说到底,金融文化同其他文化一样永远处于动态之中,不断地在行业的组织管理、生产经营、风险防控、改革创新的实践中发展变化和更趋完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服从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业,其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人们深刻认识到“金融是国家的命脉”“金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应注意到,金融领域亟需有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价值观、行业精神、行业道德、行业法规、行业思想等行业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加强金融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广大“金融人”刻不容缓的使命任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当。

  (一)加强金融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

  文化是软实力、竞争力,也是生产力、创造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国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谈到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时,总书记又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要激发和保护企业精神,鼓励创新文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要站在忠诚于党、热爱人民、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高度,充分认清在新常态、新起点、新时代、新要求的大背景下加强金融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更加重视金融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充分凝聚来自各个层面的智慧,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深入思考、精心谋划、科学引领金融文化建设健康发展,把总书记的指示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落实到发展创新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加强金融文化建设是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现实需要

  先进文化尤其是先进理论,是推动事业进步的重要基石,也是解决棘手问题的尚方宝剑。当今时代,纵观全球经济,通览金融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的,既取决于经济硬实力,也取决于文化综合软实力,而先进文化是软实力的关键促成因素,是综合软实力的倍增器。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金融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新型金融业态加速涌现。广大金融人在进一步做大做实做强做优金融业的同时,也碰到了一些棘手问题。比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未能适应实际需要、金融市场体系不协调不配套、金融法制建设明显滞后等。再比如,潜伏已久的农合机构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各类交易场所经营不规范和非法集资等等。近些年来,金融领域的问题越来越集中,隐患越来越突出,形势越来越严峻,致使侵害公众利益和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法金融活动时有发生,不但制约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强有力的先进金融理论做支撑,需要优秀的金融文化做引领。金融人要瞄准金融业态的重点难点问题尤其是重大风险点,寻找突破口,探索新良策,为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文化支撑。

  (三)加强金融文化建设是提升金融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改革大潮席卷全球,新生事物风起云涌,金融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没有理论的创新发展,就无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就会被时代大潮淘汰。这些年,金融行业的理论创新、文化建设似有“花开千树”的局面,但创新发展的观点与世界变革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创新发展的水平与解决面临的矛盾问题不相匹配。比如,实在管用的金融理论创新成果少,文化建设片面单一,在创新观点、创新内容、创新思路、创新方法等方面办法不多、措施不力。着力构建“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风险防范为中心、以金融机构自我约束为基础,促进金融秩序合法稳健运行”的金融文化体系是时代所需、使命所需、抵御风险所需。又比如,受乌克兰战争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一方面在火上浇油,另一方面对俄罗斯举起了制裁大棒,打起了残酷的金融战,全球经济金融市场遭遇罕见冲击,经济金融向好的势头变得遥遥无期。不可小视的是,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也受到一定影响,这一影响将会持续很长时间。如何应对冲击,如何争取主动,如何赢得未来,需要科学理论来支撑。因此说,积极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加大金融文化建设,是新时代赋予金融人忠实履行职责使命的客观要求。

  (四)加强金融文化建设是提高金融人综合素养的关键一招

  古往今来,事业要发展,民族要进步,国家要昌盛,靠什么?有人认为,靠天时地利,靠不竭资源,靠科学技术等等,但这些都只是其中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人才是永久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世间一切事物中,第一宝贵资源是人,而不是物质。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那样,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家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只要有了人才,奇迹总能创造。培养和提升金融人才的方式很多、渠道很多,而通过加强金融文化建设,来提升金融人的综合素养,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在全球经济变幻莫测,金融生态危机四伏,市场竞争丛林法则盛行的当今世界,能够持续支撑起金融业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全面提升金融系统决策者、管理者、从业者的综合素养。

  (五)加强金融文化建设是金融人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担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担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从未被割裂,一脉相承五千年。这是人类奇迹,是民族永远不灭的灯盏,她辉映过去,指明现在,照耀未来。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名炎黄子孙的责任所在。金融人尤其是金融决策者、监管者、金融家,不可也不能徘徊在门外,甚至成为“局外人”。每一个金融人都要认真学习研究金融文化建设,探索如何立足行业特点,着眼时代发展,把文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金融文化建设融入到金融体系中,融入到思想骨髓中,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下大力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的融合,用金融文化建设成果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通过共同努力,提升金融核心竞争力,化解中国金融风险,塑造中国金融形象,传播中国金融声音,展示中国金融活力,讲好中国金融故事,体现中国金融价值,提高中国金融国际地位,是金融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更是中国金融人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

  二、金融文化建设的现状及不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科学论断,为我们加强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金融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对金融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增强,工作力度逐步加大,投入精力、物力逐步增多,效果也逐步显现,值得褒奖和期待。但也应当清醒地看到,金融文化建设仍然滞后,存在的短板比较多,与新时代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难以满足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中国金融的现实需要。

  短板一:对金融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金融系统普遍人手比较少,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各级金融工作监管机关、金融机构、金融企业对金融文化课题研究重视程度还不够,对金融文化价值理解不够深刻,缺乏金融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有的片面地认为,金融文化建设就是平常员工培训、娱乐活动、参观见学;有的存在短期行为,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时忘掉,抓一阵松一阵,想到哪抓到哪,对金融文化怎么抓、抓什么、为什么抓,没有深入研究,没有统一认识,没有专人负责,没有计划规划,没有推进措施,没有总结讲评。

  短板二:没有形成实在管用的长效制度机制

  金融文化建设涵盖的内容多,是一项系统基础工程、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金融文化建设永远在路上。如果没有长效制度机制,就难有作为。曾经用问卷形式对数十个金融工作部门、多类金融机构、金融企业进行过摸底,结果显示,金融文化建设处于筹划探索阶段的:行业协会占20%,管理机构占37.5%,研究机构占比为0;处于初步建设阶段的:行业协会占40%,研究机构占67%,管理机构占20.8%;处于深化发展阶段的:行业协会占40%,研究机构占33%,理机构占16.7%;单位有专题研究金融文化建设的:行业协会占60%,研究机构占67%,管理机构占41.7%;单位有金融文化建设发展规划的:行业协会占80%,研究机构占33%,管理机构占20.8%;单位有金融理论研究成果的:行业协会占40%,研究机构占67%管理机构占37.5%;有金融文化建设专项经费保障的:行业协会占40%,研究机构占33%,管理机构占12.5%;单位有专人负责金融文化建设工作的:行业协会占60%,研究机构占57%,管理机构占25%;对金融文化建设不太清楚的:协会和研究机构的占比均为0,管理机构的占比为20.8%。这次调查数据不一定完全精准可信,不排除个别单位工作人员填写问卷时存在随意性,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短板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少与转化不及时的问题突出

  立足时代,着眼问题,突出重点,集智攻关,转化运用,应是金融文化建设特别是金融理论研究的应有之举。但从调查的实际情况看,对金融理论研究、金融行业现象、职业道德建设等重视不够,没有很好地把金融文化与自身建设发展融为一体。有的结合工作不够,有的结合实际不够,有的主题不突出,有的重点不明确,有些即使有成果,转化也不够及时、不够主动。

  短板四:缺乏金融文化建设的有心人和明白人

  人才是兴业之本,没有人才,再好的规划也难于实施。金融行业是人才济济的行业,大批博士、硕士汇聚于金融领域,成为推动金融业发展的生力军。但他们大多数在银行、证券、保险和新型金融业态领域发光发热,成为行业精英和主要力量,而真正懂得金融文化建设、愿意投身金融文化建设的寥寥无几,甚至是空白,加上一些金融机构的领导决策层懂金融文化、想金融文化、干金融文化的也凤毛麟角,致使金融领域缺乏文化建设有心人和明白人。

  短板五:对金融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不到位

  由于诸多因素,一些金融工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金融企业,特别是领导层,在精力、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金融文化建设“顾不上”“舍不得”,金融文化建设缺乏应有的基本保障,致使开展相关工作经费不足、内容不多、形式偏少、质量不高,甚至有的单位由于工作任务繁重,疲于应对工作而忽视金融文化建设。

  三、广东经验带给我们的几点思考

  锦绣岭南,其命维新。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最重要发源地,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就开始探索开辟穿越南海、印度洋、波斯湾的国际海洋经商网络。作为岭南经济交流中心,广州自古以来是许多金融制度、金融文化、金融工具的重要发轫地。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金融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下功夫在推动当好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中,勇于金融担当,引领行业风潮,屡造金融佳绩,贡献金融力量。有数十个“全国第一”享誉神州:全国第一条民间金融街(广州民间金融街);全国第一个民间金融指数;全国第一家民营银行暨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全国第一个省部共建青年大学生创业创新服务平台(中国青创板);全国第一大的地方民营投资公司(粤民投);全国第一个巨灾指数保险;全国第一个省级地方金融风险监控预警平台;全国第一家小额再贷款公司(广州立根小额再贷款公司);全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全国第一个资金互助社管理办法等等。在金融文化建设方面,广东也屡开风气之先,做了诸多有益探索,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交出就金融答卷。我们一起来看看让人深受鼓舞广东金融文化建设成绩单:

  成绩单一:系列岭南金融文化品牌活动为广东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活水。为打造广东金融文化品牌的靓丽名片,创办于2012年的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了九届,国内外参与者众多,为广东与世界搭建了良好的金融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此外,他们还接二连三地举办了影响力不小的广州国际金融论坛、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一带一路”国际金融合作论坛、广州与东南亚金融合作论坛等重要金融文化交流活动。

  成绩单二:具有岭南金融文化特色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广东金融提供决策参考。金融工作理论研究成果日渐丰富,先后出版了《岭南金融史》(共23章,约123万字)、《二十世纪重要经济学家货币金融思想》(共33章,约43万字)《广东金融发展蓝皮书》(共7部分,约70万字)《新常态下的区域金融发展--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发展报告》(共9章,约34万字)等近百本专业水平较高的书籍,为政府决策和金融机构提供了智力支撑和有价值的参考。通过“金羊奖”“金榕奖”“金融年度十大新闻评选”等活动评选出一批广东金融品牌文化奖项,既丰富了文化载体,又为新时代金融发展提供了力量源泉。金融图书“金羊奖”自2013年设立以来,累计评选出数十种(套)优秀金融图书,集中反映了中国特别是广东金融的重大成果,对促进金融交流、弘扬先进金融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成绩单三:具有岭南金融文化特色场所建设为广东金融锦上添花。为了着力打造集收藏展览、金融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博物馆,彰显岭南金融文化的辉煌历史,广东金融人不惜精力、财力、人力,在千年商都广州建设岭南金融文化博物馆。通过购买、接受捐赠等多管齐下的办法,公开征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金融类展品上千件、套,成为金融文化建设的亮点。他们着力建设潮州文化金融街,通过金融创新助力文化繁荣和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以潮州“文化+金融”为特色,从潮州古城府学旧地文创园起、沿防汛通道至金城巷为首期区域,重点建设全省首个文化金融街,整合金融资源要素,发挥金融对文化旅游、文化产品展示、交易、文化创意发展等文化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引导文化产业与金融创新融合发展。经过努力,广东省级文化金融合作示范区项目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有望进一步成为一张亮丽的金融文化名片。

  这些成绩单,只是广东金融文化建设的一个侧影,但足以窥一斑而知全豹。这当中,既说明南粤大地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对金融文化建设的重视,又体现了广东金融人的时代担当。曾与广东金融系统有关人士谈起金融文化建设。发现他们对金融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比较深刻,普遍认识到金融文化是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一种特殊生产力,直接影响行业的发展。高质量的金融文化建设,能有效增强金融业的凝聚力、创新力、执行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作为新时代金融人,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踩上改革音符,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决策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强省工作部署,有力有序推进金融文化建设。

  广东经验再次证明,工作是干出来的,成绩是拼出来的。这事难那事难,领导重视就不难;这复杂那复杂,勇于作为就不复杂。广东在金融文化建设上所作的努力尤其在精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值得借鉴,也给我们一些思考。

  思考加强党对金融文化建设的领导是关键

  金融文化是党的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委工程,“一把手”工程。各级党组织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要确实加强对金融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把金融文化建设作为与金融发展、改革、监管、创新等工作同等重要的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短、中、长期发展规划,常议常抓,常建常新。条件成熟的单位,可以考虑成立金融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形成职责清晰、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条件成熟的单位,应合理考虑配备相应岗位和人员,安排必要的经费及其他保障。

  思考突出解决金融文化建设重点难点问题是根本

  所谓重点,就是对金融文化建设影响较大、作用深远的问题;所谓难点,就是解决起来难度大,需要投入较多人力物力财力,或涉及面广、矛盾比较集中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要把它作为金融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和中心任务。比如,要持续推进对习近平总书记金融工作论述的学习贯彻,深悟其蕴含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把金融工作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方法途径研究透、贯彻好;要围绕金融创新发展、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金融回归本源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多层面、深层次的研究,为政府部门决策和金融领域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理论;要进一步打造高端金融文化品牌,办出高质量的金融文化节等等。

  思考重视继承传统文化与金融工作特色相结合是生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而金融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抓金融文化建设,要把继承和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基础,尤其是要推崇爱国、忠厚、诚信、仁义、敬业、求新、奉公、清正等道德要求。但文化建设的任务不只是传承,更重要的是创新、是发展,我们要着眼形势发展,找准自身金融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既要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又要从人类文明共同成果中博采不同文化之长。要在规划金融文化建设时,把其他行业、其他领域先进的文化与金融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好、融合好,从而使金融文化更具有个性化,更有生命力。

  思考完善金融文化工作制度机制是保证

  制度需要文化支撑,文化需要制度助力。健全完善的机制,是形成良好氛围和推进金融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要从制度机制入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从制度机制和规范层面建立起长效机制,使金融文化建设发展有目标、职责够明确、工作有导向、衡量有标尺、奖惩有依据,并逐步研究建立起“三项制度”。即:会议制度,适时组织召开(也可以套开)金融文化工作会议,总结工作,表彰先进,分析形势,部署任务。学习培训制度,组织分管金融文化的领导、业务骨干学习培训,通过请专家辅导、外出参观见学等办法提高他们的金融文化建设能力水平。通报奖励制度,适时就金融文化建设情况进行通报,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把研究成果、文化建设成效与单位、个人挂钩,予以原则范围内的物质、精神奖励。

  思考注重运用成果指导工作实践是目的

  金融文化建设特别是金融理论研究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关键在于组织管理。实践证明,科学的规划计划是推进工作落实的重要前提,是步入良性循环的基本途径。要科学统筹,结合行业特点、任务,科学制定金融文化建设工作规划计划,统筹需求与可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正确处理重大现实问题与热点问题研究,重点领域问题与普通领域问题研究的关系,确保金融文化建设有力有序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下大力将金融文化建设的长板加长,把短板补齐。近些年,有的省区市逐步重视金融文化建设,金融文化节、金融博物馆、金融智库、金融论坛等此起彼伏,积累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值得参考。但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拓宽建设领域,比如,要把金融行业法制文化、金融行为文化等建设摆上日程,有序推进。要注重成果转化,把应用研究、对策研究、工作研究的优秀成果及时转化好,让其融入法规、编入教材、指导工作,用到新时代金融工作的具体实践中。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曹晓静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