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和国民经济的命脉。20多年来,广东连续占据全国制造业第一大省宝座。推动中国制造实现高质量发展,广东责无旁贷。近日,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十三届财经委会议先后召开,提出要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深入推动各项经济工作。特别是要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从“起家”到“看家”再到“当家”,这是广东省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业重要论述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多年来,广东不断稳定制造业规模,从“三来一补”到“世界工厂”;从稳固服装、家电制造等传统产业到发力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从依靠“舶来品”到自主创新技术不断打破国外垄断,制造业不断稳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和支柱地位,经济“压舱石”作用日益突出。但要制造业“当好家”“做厚实”,广东依然存在着不少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要实现制造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必须“强筋健骨”,从大到强、从多到好、从稳到优,才能更好地挺起“脊梁”。
俗话说,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什么都要。可以说,广东制造业不再只是寻求产业规模,而是“质升、量长我都要”。正如昨天(12月19日)十三届省委财经委会议所说,“推动经济运行加快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如何“当家”,如何“当好家”?省委全会指明了方向:坚持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做优做强这份厚实家当。大产业,是目标;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是手段。大平台是支持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载体,大项目是带动大企业、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有效手段,大企业是带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模范龙头,大环境是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供给、创新要素汇集、内外市场拓展等支持。目标和手段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方能为推动广东高水平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源。十三届省委财经委会议更是明晰了路径:要发挥好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工作导向,聚焦制造业当家、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生态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领域,接续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建设工作。
方向已明,路径清晰,目标在望。广东一马当先,拿出硬招实招,夯实支柱产业,攻坚新兴产业,谋划未来产业,致力于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四面体”:世界一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努力培育形成一批产业链条完善、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集群;世界一流的制造业创新聚集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自主创新水平与核心竞争力;世界一流制造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先行地,推进“双区”建设和两个合作区建设,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先行先试,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世界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从“制造大省”到“制造强省”,一路走来,广东步履铿锵。突出制造业当家,加快推动制造业由“压舱石”向“脊梁”跃升,充分凸显了广东坚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广东路径的决心,是广东基于自身发展基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是广东加快塑造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当好示范的必然选择;是广东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支撑人民高品质生活的必然选择。(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