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粤观二十大|站在更高起点上打造国际一流湾区

2022-10-19 09:48 来源:南方网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之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世界未有之先例。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者牢记“大胆闯、大胆试,开出一条新路来”的殷殷嘱托和勉励,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演绎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的生动实践,努力为“一国两制”大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提供更有力支撑。

图源:视觉中国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不断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的创举。粤港澳三地在“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框架内,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要素流通,坚持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衔接”并举,加快推动市场一体化进程。

  “硬联通”让三地往来更快捷。“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建设,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广深高速公路、广珠城际轨道的建成共同构筑起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黄金走廊”。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加速打造,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广佛、深港、珠澳之间“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软衔接”让要素跨境流动更畅通。粤港澳三地勇于打破规则衔接的壁垒,积极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努力把制度差异变为改革红利。“湾区通”工程向更宽更深领域迈进,“港澳药械通”实施一年多,已批准临床急需进口的港澳药品20个,医疗器械13个;广东“社保通”使粤港澳人员“足不出境”就近参保;推行企业登记注册“湾区通办”,超过1万家港资企业适用简化版公证文书办理登记业务;制定食品、中医药、交通等23个领域共70项首批“湾区标准”;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有序推进,人民币成为粤港澳跨境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职业资格认可、标准衔接范围持续拓展……粤港澳三地之间的要素流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创举。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对外开放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要“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建设好国际一流湾区。

  新方位蕴含新机遇,新使命呼唤新作为。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相继发布,赋予横琴和前海新的重大机遇、重大使命。

  一年多来,横琴合作区加快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打造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围绕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现代金融产业这“四新产业”,新增澳资企业逾700家,总数突破5000家,占外资企业总数六成以上。在横琴居住的澳门居民同比增长11.2%,经横琴口岸出入境的澳门单牌车达69万辆次,横琴医院为澳门居民提供诊疗服务超8000人次,就读的澳门学生同比增长66%。

  前海合作区全方位深化深港合作,便利港人港企北上发展。今年上半年,前海实际使用港资33.22亿美元,同比增长23.6%。今年6月,前海发布惠港九件实事,覆盖住房、创业、服务、就业等方面。今年7月,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北区开园,梦工场系列产业空间扩展至13.9万平方米。截至今年8月,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共计610家,其中香港团队338家。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支持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这是继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方案后,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大湾区建设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部署。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未来将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探索、积累经验,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深化合作,拓展港澳发展空间,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强劲动力。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揭开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创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用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内珠三角9个城市研发支出超3600亿元人民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7万家,专利授权量达7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近10万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深圳—香港—广州科学技术集群”连续三年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

  在基础研究方面,重点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建设加速推进。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5G中高频器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建设,散裂中子源二期等5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获批布局。

  在多年以来敢“投”敢“闯”的创新理念引导下,科技对于大湾区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领作用日渐显露。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有6个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其中,广佛惠三地辐射带动全省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超过万亿元;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横跨广佛深莞四市,从上游的数控机床,到中游的工业机器人,再到下游的无人机都有明星产品。据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报告预计,到2030年,粤港澳大湾区走在世界前列的全球性科创巨头将超过10家,“专精特新”企业将超过10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级。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未来必将凝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在加速打造国际一流湾区的路上奋勇向前。(谢伟东 何静文 江海燕)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