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珠海经济特区40年改革发展辉煌成就的启示

2020-06-05 11:16 来源:珠海特区报 曹诗友

  珠海经济特区成立40年来,已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排头兵”和“试验田”。珠海地区生产总值从1979年的2.09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3435.89亿元,人均GDP从579元提高到175500元,人口从36.07万增加到202.37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10.23亿元增加到615.74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开始调查的1986年1484元提高到2019年的55219元,增长36.2倍。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创造了无数个从不可能到可能的人间奇迹。珠海经济特区40年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一、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科学指导,是珠海经济特区40年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

  思想是行动先导,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珠海经济特区40年改革发展的实践,离不开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指导。党的创新理论是珠海经济特区40年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珠海在自觉运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自身改革发展的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立特区,明确指出: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就此,珠海这样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一举成为当时中国四大经济特区之一。1984年邓小平视察珠海并题词:“珠海经济特区好”,让珠海人民吃下定心丸。1992年邓小平南巡,并再次视察珠海,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南方谈话”,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经济特区改革与发展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珠海经济特区步入快速发展轨道。随后,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珠海视察,并题词勉励。党的创新理论的主要创建人都始终关注珠海经济特区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特区和珠海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赋予珠海新的使命。正是在党的创新理论的指导下,珠海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带头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着力提升能力素质,有效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才使珠海经济特区经受住了各种严峻复杂的考验,始终没有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珠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实施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

  珠海经济特区40年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伟大力量,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珠海经济特区40年的改革发展,充分显示了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珠海经济特区40年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确保新时代改革开放不走封闭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邪路的“定海神针”。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珠海经济特区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

  珠海在40年经济特区建设和伟大的改革实践斗争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世情国情党情和困难挑战,都始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珠海经济特区40年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珠海经济特区40年改革发展和实践的主题。在国家实现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传统社会主义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中,珠海经济特区始终是这两个转变过程中的探路先锋,适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重大改革举措,率先实现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向全方位对外开放、从依靠优惠政策促进发展向依靠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市场活力转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探索建立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营造彰显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环境,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形象,努力构筑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湾区、美丽中国典范,极大地促进了珠海新一轮大发展大繁荣。

  珠海经济特区40年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诠释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三、坚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珠海经济特区40年改革发展的根本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与国的竞争日益激烈,归根结底是国家制度的竞争。中国发展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局面,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这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一个基本依据。

  珠海经济特区改革发展40年,也是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促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一系列制度和体制的40年。珠海在40年经济特区改革发展中,面对特区建立初期范围6.81平方公里的海滩、山地、低洼田和建市时仅有“一个警察,一盏红绿灯,一条马路”基础设施极度落后的现状,牢记特区使命,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敢于涉险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实践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找规律,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的发展提供鲜活的实践经验,同时也自觉运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加快自身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珠海充分彰显。珠海在经济体制、城市建设、土地管理、生态建设和社会管理等领域大胆改革创新,在土地使用权拍卖制度、商事登记制度、特区立法等方面作出诸多有益探索,为国家和其他省市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经济体制、法律制度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为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治理效能发挥了示范作用。

  珠海经济特区40年改革发展辉煌成就,彰显了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四、坚持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是珠海经济特区40年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城市的精神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也就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的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鲜明特征。珠海40年的经济特区建设,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植入、培育、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汇聚珠海经济特区40年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为促进珠海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不断拓展新的空间,为推动珠海崛起和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撑。

  在价值追求上,树立具有珠海特色的城市发展理念。历练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开放兼容”的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生态、文明、活力”的城市特质。在人才培养上,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率先推出“百万重奖科技人才”和“英才计划”政策,广纳天下贤才。在城市个性设计中,形成具有珠海特质的城市文化符号。强化历史人文资源的挖掘保护与合理利用。加大对古镇、古村、名人故居的保护性开发,着力开发一系列富有珠海本土历史文化内涵的旅游精品。加强珠海历史名人的宣传推介,深入挖掘珠海在海洋文化、留学文化、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历史文化内涵。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挖掘、传承和申报力度,扩大“水上婚嫁”“捉泥鱼”等国家级非遗的影响力,保存好珠海的城市印记。在人民生活中,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型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高市民的整体文化素养和城市形象。建造便利的文化服务设施。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基础性公共文化设施和特色文化活动阵地的建设以及提供丰富的群众文化产品。持久地将城市文化融入到市民生活中去,增强了市民对珠海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使其更加热爱珠海,关心珠海,努力建设珠海。

  实践证明,珠海独特的文化,练就了珠海人的“精气神”,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岭南文化和香山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凸显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独特魅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五、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是珠海经济特区40年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

  珠海经济特区设立40年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坚持树立、倡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与“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完全不同的生态优先发展道路,是珠海经济特区40年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定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坚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留住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人居环境一流,为中国城市发展环境治理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模式——生态文明建设“珠海模式”。珠海先后获评联合国“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和首批“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旅游模范城市”“环保模范城”“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以及“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和谐名城”“中国最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诸多荣誉称号。

  珠海在40年经济特区建设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化为生动的现实,人与自然平等相处、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价值理念已深刻融入到珠海人的血液中,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珠海人的自觉,这是珠海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持久动力源。珠海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标杆,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珠海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满!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珠海经济特区4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辉煌成就,彰显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科学性先进性。

  经济特区改革发展永远在路上。未来珠海经济特区将更加灿烂辉煌、光彩夺目!

  (作者系珠海市社科联副主席)

编辑:杨雪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