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饮头啖汤,敢为先行者”是佛山留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它地处珠三角腹地,东倚广州,西接肇庆,南邻中山、江门,毗邻港澳。佛山,除了是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中国十智慧城市”,还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题,10月29日“大V看小康·幸福广东”采风团来到的城市,就是佛山。来自全国的十余名网络知名大V和省级媒体代表组织的采风团,在结束了潮州、深圳的采风之后,最后一站就是抵达佛山。走进这个全国知名的制造业大市,走进这座历史名城,走访中国最美村镇佛山紫南村,走访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聚集区,实地感受乡村振兴为老百姓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感知“广东智造”的独特魅力。
得改革开放之“天时”,依托毗邻港澳的“地利”,佛山走出了美的、碧桂园、格兰仕、联塑、海天、新明珠、坚美铝材……一大批名冠全球的公司。上世纪八十年代,大批乡镇企业在佛山迅速涌现,不少村民纷纷自己创业做老板,从家电到饮料,从纺织到陶瓷,“家庭作坊式”的各类工厂奠定了佛山民营经济的最初根基。例如,1978年8月,顺德容奇与香港大进有限公司合作办起了“大进制衣厂”,成为全国最早的“三来一补”企业。八十年代初,健力宝第一条易拉罐灌装生产线落地。1983年,有英国面包大王之称的何景常先生为顺德县饮服公司创办兴顺面包厂,引进制面包的先进设备并作技术指导,顺德人从此吃上松软可口的面包。1986年,联邦家具第一家品牌专卖店成立。九十年代,从农民“洗脚上田”的社队企业、到“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到改制后“上规模上档次”的私营企业,再到如今在全球化浪潮中崛起的一批"全球配置、服务全球"的世界级企业,佛山的民企,诠释了中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全过程。无论是美的电风扇厂,还是顺德格兰仕微波炉生产车间、NO.1服装生产车间,都是改革开放给了民企力量和机会,才成就了佛山民企今天的成绩。
拥有敢为人先、敢涉险滩、敢啃硬骨头的精气神,使佛山经济实力雄厚,成为了全国知名的制造业大市。改革开放40年,佛山形成了机械装备、家电、陶瓷、铝型材、家具、纺织等产业集群。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35.88亿元,增长6.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3.14亿元,增长6.3%。2019年第一季度,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66.5亿元,增长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47.85亿元,增长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3.24亿元,增长6.7%;税收收入414.01亿元,增长4.4%。
改革,是一个持续奋斗、久久为功的过程,必然呼唤一番新气象、新作为。佛山选择的实施路径,必然是一场新的改革。站在新的起点,佛山将继续坚持“一个核心”、处理好“两组关系”、传承“十大经验”。坚持“一个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处理好“两组关系”,就是继续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开放的关系,继续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系,使佛山在改革开放后始终能成功应对经济、社会多重变化。传承十大核心经验,就是传承草根的蓬勃发展、实业的不懈坚守、政府的“权力革命”、市场的内生外走、城市的发展升级、农村的改革进化、社会的创新治理、人才的创业精神、生态的价值回归以及文化的传承发展等核心经验。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佛山正全力将改革进行到底,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佛山一直是座充满改革色彩的城市,承担过国家、广东省的大量改革任务。展望未来,佛山肯定能坚守制造业转型创新,走“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之路。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抓住战略机遇期,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来引领、推动佛山改革开放再出发;主攻战略突破口,继续将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建设成为引领佛山创新发展的重大引擎,将佛山国家高新区打造成创新发展的示范区;加快构建“强市、活区、实镇”的发展新格局,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南方网林晓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