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即将迎来五周年。五年来,大湾区不仅崛起了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还有诸多如毛细血管般的基层经济。这其中,就有四条如雷贯耳的“超级街道”,它们分别是深圳的粤海街道(深圳湾核心区)、广州的猎德街道(珠江新城核心区)、佛山的桂城街道、东莞的南城街道。而地处广佛交界、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桂城街道又凭借超强的产业聚集,稳居珠江西岸第一街。
东莞南城街道。图源:南方日报
从全球范围上看,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人口拥挤、地价上升、环境污染等都市病的出现,人口和产业搬离中心城区的逆城市化现象也随之而来,产业“脱实向虚”、过度服务业化,随之出现空心化问题。工业如何扎根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未来将以怎样的形态回归落地,推动“再都市化”,是决定城市产业升级成败与否、城市功能完善和能级提升的一个关键因素。
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也不断涌现,打造强中心,科创都市化和制造业回城成为不少城市发展的新路径。比如,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近年来通过划定工业红线、“M1+M0”“工改工”等方式,为都市工业预留发展空间;广州海珠规划在“十四五”兴建10个都市工业园区,天河首次将都市工业列入主导产业,推动工业回城和城市“强心”。今年,深圳时隔多年再次提出“工业立市”,进一步增强深圳工业经济运行能力;广州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推动产业回城,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成为大湾区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风向。
作为城市空间的基层构成,街道已成为托举城市新型工业经济的重要地理单元。在大湾区,一批镇街不断刷新世人对“镇”和“街道”的认知,“街道经济”成为令人欣喜的“顶流”。以佛山为例,镇和街道,在佛山成功踏入GDP万亿门槛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去年12月,“佛山‘镇能量’指数榜”从经济动力、创新能力、商业活力、公共服务力四个维度,评价了佛山32个镇街在经济基本面、产业创新、商业及公共服务配套方面的基础和潜力。其中,桂城街道拔得头筹。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大潮下,“街道经济”释放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在数字经济时代,都市工业不仅仅是工业回城、工业上楼,其核心内容随着时代已发生了重大转变。产业重回城区,并非简单地让传统产业回城,而是在主城园区发展新兴、高端的现代都市工业,让产业加速迭代,“进园上楼”。以前述桂城街道正在建设的科创都市为例,其产业方向瞄准“高精尖、引领性、创新型”领域,以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科技园、产业园建设。它既是科技强核,更是品质生活之城。为此,这个街道不仅在政策体系、金融支持等方面全方位协同发力,还有不少创新性的概念和做法。提出“城市主题产业社区”概念,产业链配套就在“上下楼”“隔壁栋”;营商环境上“店小二”般地服务企业;建设网红美学社交空间打卡点……产业回城的新理念、新举措,不断推动实现着新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让“好看、好吃、好玩、好舒心、好赚钱”的“五好”活力城市,一步步化为现实。(解晚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