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举行的广东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报告披露,2014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6.72万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南方都市报》1月16日)
广东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带来的消息,足够令人欢欣鼓舞。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大关,这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标志着该地区社会发展总水平到了一个新台阶。作为外贸大省,在经历2014年初进出口大幅下滑之后,广东仍能取得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这样的佳绩,尤为可贵。但是,佳绩面前,需警惕“中等收入”从馅饼变成陷阱。
其一,警惕骄傲自满的情绪。继2013年成为中国首个GDP超1万亿美元的省份后,广东成为中国第八个进入人均GDP“1万美元俱乐部”的省份。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特有现象,当一个经济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如果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将导致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容易跌入“中等收入陷阱”。从教训来看,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就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广东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存在一定压力。近年来广东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放缓迹象。究其原因,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资源缺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如果只见成绩不见问题,将产生自满骄傲情绪和发展懈怠心理,缺乏前进的动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其二,警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焦躁情绪。骄傲懈怠不是改革的力量,焦躁冒进更不是发展的正道。从国外的经验看,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需要很长的时间,但从1万美元到2万美元则非常快。毫无疑问,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将获得更加充足的发展前景,但在诸多“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阴影中,需警惕因急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产生的焦躁情绪,陷入盲目冒进追求“GDP增长”的困境,通过大量的铁公基建设、大拆大建、盲目上大项目等来拉动经济增长,这种模式不仅无法让老百姓更多受惠于改革发展,甚至会陷入更大的发展困境。因此我们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中,应稳中求进,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协调一致,不能仅仅盯住GDP增长目标。
可喜的是,广东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胡春华书记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广东省委审时度势,在成绩面前戒骄戒躁,聚集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而发出的攻坚令,为广东全面深化改革指明方向,从振兴粤东西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战略,到努力增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再到集中力量为人民群众办好底线民生水平、提升教育、就业、医疗、文化、助困扶残、住房、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物价惠民、防灾减灾等十件民生实事,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的重要举措已初现成效。
广东适应新常态,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诚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