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国内经济强力复苏,国家进一步提出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个新的战略部署将进一步推进经济内循环的高质量发展。
珠海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节点城市,具有把握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战略先机的区域优势和政策优势。当前正处于两个“五年规划”交接时期,应着力做好新的五年高质量发展建设规划,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质量建设合作平台,巩固基础,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以质量提升推动城市下一轮高质量发展。
对比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和国内标杆城市的质量建设现状,可以发现珠海市有良好的质量基础,在质量基础和重点领域均有领先全国的突出表现。例如:产品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工程领域绿色质量发展效益明显,城市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显著提升,环境质量享誉全球,城市生态文明领先国内城市;优势企业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省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数量比肩广州、深圳,关键领域主导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逐步突破,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日益活跃;基层质量文化氛围浓厚,全面质量管理逐步普及等。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一些质量领域与高质量发展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存在明显的短板。例如:质量发展整体设计有待完善,质量基础各类平台设施有待整合;质量相关的基础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创新能力不足;中小企业质量安全意识还有待加强,质量基础不够扎实;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质量人才培育机制亟待健全等。
综合考虑经济内循环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珠海应继续巩固优势、补足短板,增强质量供给能力,通过构建面向世界的湾区质量体系,打通港澳与内地市场之间的质量标准,缩小境内外的质量差距,培育参与经济外循环的竞争优势。
基于这一设想,市政府在质量建设上需要有整体性的规划,概括为:坚持一个目标、确定两个标杆、夯实三项基础、建设四大体系。
坚持一个目标,指的是城市整体的高质量发展,表现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下供给质量明显改善,质量强市取得明显成效,珠海质量发展总体水平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
确定两个标杆,指的是确定粤港澳大湾区标杆和世界标杆,以大湾区标杆确定国内内循环的市场发展定位和以世界标杆推进与国际市场外循环的接轨。
夯实三项基础,指的是强化质量基础设施、提升重点领域质量水平和健全社会共治质量治理机制。
建设四大体系,指的是两个质量核心体系,包括产业体系和品牌体系。两个支撑体系,包括质量服务体系和质量人才体系。
按照以上规划思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并设立质量提升专项经费,通过相关政府机构,统筹推进落实以下具体工作措施:
一、夯实质量基础设施,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有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支撑服务,需要从标准、计量、认证和检验检测等四个方面巩固高质量发展的质量基础。首先,加强标准和计量体系建设。政府要积极引导建立覆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的多层次先进标准体系,提升高端制造业和新兴制造业标准水平、加大服务业标准覆盖面、拓宽现代农业标准化领域。同时,要着力提升横琴自贸区标准化发展水平,将横琴打造成标准化建设的试验田。其次,培育标准、计量、认证和检验检测等第三方服务市场。我市应加快培育产业计量测试、标准化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品牌价值评价等新兴质量服务业态。政府可发展以市场供给为主的标准化服务业,培育发展标准事务所等标准化服务第三方机构,加快构建市场化、规范化的服务新机制,增加检验检测机构的数量,扩大检验检测机构的规模。
二、深化政府质量引导,建立社会共治机制
珠海应深化政府对质量的引导,加大对质量建设的引领力度:一是加快与质量建设相关的法规规章制修订,研究出台质量促进条例;二是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制;三是推动社会共治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其他主体参与质量治理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多元治理机制,着力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质量共治格局和质量治理体系。
三、建设“互联网+质量”体系,形成质量管理大数据库
城市要充分利用不断蓬勃发展的大数据基础设施和产业,服务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质量管理的“互联网+”升级,使质量建设成果服务于城市的质量管理、市场发展的质量需求和企业产品的生产质量。
首先,政府、市场、企业应紧密合作,建立“互联网+质量”管理体系。政府主导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建立起政府、市场和企业三位一体“互联网+质量”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三个部分:面向动态监控的政府“互联网+监管”体系、面向智能服务的市场“互联网+服务”体系、面向先进制造的企业“互联网+生产”体系,其目的是推动政府监管、市场服务和企业生产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紧密链接的质量管理体系。
然后,加强跨部门协调合作,完善“互联网+质量服务”体系。结合当前市场中存在质量问题的迫切需求,尽快完善“互联网+质量服务”体系,包括:建立“互联网+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形成相应的多部门、多源头的协调机制,强化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发展“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新业态,建设珠海市公共检测服务检验检测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充分运用新的技术改善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发展为珠海质量管理大数据库。
四、培育优势产业品牌,力创全球质量标杆
建立城市品牌体系,培育标杆品牌企业。珠海市应实施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自主品牌发展战略,加大宣传品牌,支持并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各级政府质量奖,逐步建立起城市各级品牌体系,加强品牌培育和商标保护,打造珠海市品牌和行业品牌的良好形象。政府要战略性布局优势产业,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在线消费、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中打造出特色的区域品牌,全力打造出能够代表城市品牌形象的全球标杆性企业。鼓励引进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或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落户珠海,加强对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和专项服务,培育本土独角兽企业或行业隐形冠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条件。
同时,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优势产业品牌。为有条件的区和产业园开展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推行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等领先示范,优先重大项目、重点领域和大型企业提供推广示范,为其市场推广和品牌打造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与企业合力培育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行业标杆性的百亿级企业。在休闲旅游行业,打造以休闲度假、主题公园、海岛温泉、商务会展、航空展览等为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加强旅游配套措施和服务条件的建设,完善旅游业态和生态链,全力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品牌。在生态农业的特色品牌建设中,继续打造“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深入推进四大片区建设。
五、推动湾区质量合作,对标世界先进标准
构建湾区合作平台,落实区域合作措施。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的机遇,加快与港澳地区共建共享质量基础设施,积极争取大湾区质量基础建设的相关服务机构、平台或市场落地珠海,创造有利条件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质量发展中心。珠海市在先进标准、检验检测、认证、品牌建设等方面与港澳密切合作,推动质量信息的互联互通。逐步引入香港的先进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技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标准一体化水平的提升,鼓励企业使用香港的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及安全标准。
参与质量标准制定,发展国际质量互认。珠海要努力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加强与世界质量标准对接和质量发展国际合作,推动更多珠海经验、珠海案例升级成为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政府组织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葡语系国家和拉美国家建立质量合作联系,支持检测实验室与国际检测认证机构合作,承担国际能力验证项目,推动国际认证检验结果的互认,使更多湾区质量机构有实力加入国际互认体系。
六、引进、培育相结合培养人才,打造质量管理智库
珠海有必要将质量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加强标准质量品牌相关学科专业建设,积极探索“高校+研究院+企业”等合作模式,构建高水平协同育人平台,加快培养质量发展急需的高等人才。政府有意识引导质量方面的服务业发展,制定政策,引导质量服务第三方机构开展培训活动,承接起企业质量人才培养需求。
质量相关管理部门应建立质量专家智库,将一批有较高水准的高级质量专家纳入智库,定期开展智库活动,由政府给予一定经费开展质量相关研究,形成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成果。政府还应将质量发展纳入干部培训计划,让各级和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对质量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形成共识,并逐步落实到工作中。
整体而言,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珠海应把握住当前战略机遇,主动作为,持续发挥质量引领的重要作用,增强质量为本的发展优势,释放提质增效的巨大潜能,统筹布局,战略推进,制定全市质量政策规划,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质量建设的合作平台,巩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质量基础,通过对标湾区和国际高质量技术标准,引领推动先进产业创新发展,树立城市产业和产品的全球品牌标杆,实现以质量提升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
(作者单位分别为暨南大学、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