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那么司法保障就是创新的深厚基石。广东拥有超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在A股上市的92家企业中超九成是高新技术企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三年排名全球第二。经济发展的澎湃春潮中,总有广东的浪花朵朵,而司法保障的不断进步,则契合着宏观的“时”与“势”——经济第一大省迸发强大经济活力的背后,正离不开司法对创新发展的保驾护航。
珠玉就在眼前。作为改革排头兵,深圳能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美的图案,自然深谙创新与法治的辩证关系。截至目前,深圳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1万家,涌现出一批科技行业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市场主体迸发强大创新热情,知识产权实现量质齐飞:2022年上半年,深圳全市专利授权量14.48万件,发明专利授权量2.58万件,商标注册量22.05万件,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8年领跑全国。之所以能跑出深圳创新“加速度”,还在于深圳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不断成熟和完善。近些年来,深圳法院充分发挥审判执行职能,守护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热忱,引导企业驶进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也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司法力量。
广东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企业的转型升级。做优做好制造业厚实家当,做大做强现代化建设产业,司法服务保障的刚性支撑必不可少。前不久就有一个最佳案例: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适用破产重整程序,帮助一家陷入困境但仍有发展前途的制造业企业重获新生。“法院从正式受理案件到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只用了32天,引入资本解除了债务危机,让我们得以轻装上阵。”该公司负责人的话语,道出了佛山当地不少自主创新型企业的心声。佛山在若干细分赛道上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代言人,这座城市笃信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近年来,广东法院以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目标,由“破”而入、以“立”为本,改革创新破产审判工作,全面释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效能。
市场主体稳住了,创新动力激活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才有了保障。对于这番朴素的理念,广东法院始终是念兹在兹。东莞某科技公司遭遇债务危机,一度濒临破产,法院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的理念,优先查封和冻结该公司董事长名下的房产和存款,保留其在公司的股权。法官积极组织多次调解,为公司发展争取宝贵的喘息时间,助其完成从负债4000万到年产值20亿的“起死回生”。既有创新活力的激发,也有司法保障的踏实,东莞因此成为全国制造业最发达、产业综合配套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美好愿景的落实,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起而行之。近年来,广东法院优化执行工作流程,帮助有价值的困难企业脱困重生,让更多市场主体在发展中大有所为。
经济要行稳致远,就必须挺起创新发展的脊梁。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在依法保障和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方面作用重大。广东法院以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为重点,先后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双十条”、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二条、涉港澳商事纠纷司法规则衔接审判指引十五条……“组合拳”的打出,不仅增强了企业家干事创业的信心,更有助于稳定社会预期,由此形成自主创新型企业“向上生长、向下扎根”的生动局面。当一系列新理念、新产业、新探索为广东经济发展不断开拓新境界,我们对于这块热土的美好未来也必将充满期待。(姜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