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香洲精神”是奋进不竭的动力

2020-07-03 16:52 来源:珠海特区报 叶少苏

  香洲区建区之初仅有百余间作坊式的小企业,财政收入1.55亿元,人均消费水平不足千元。来自祖国各地的建设者和本地居民一起攻坚克难、建设特区。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在昔日的小渔村上,徐徐推开海滨花园城市的画卷。

  香洲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和侨乡优势,从依靠引进外资发展“三来一补”企业起步,不断发展中外合资合作、外引内联企业,产业链条不断向前延伸。经过20多年的自发起步、多点并进,香洲区踏准科学发展的节拍,做大园区经济,做强现代服务业,工作重心转到调结构、转方式、提效益上来,逐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为主导的高端制造产业集群。

  走进新时代,香洲区瞄准全球前沿技术和产业变革方向,着力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营造新型现代都市生态体系,实现了产业持续迭代升级。2019年底,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2.93亿元,撑起了珠海市经济的半壁江山,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3000元。

  “摸着石头过河”是香洲区一路以来发展的真实写照。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香洲区引进了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香洲毛纺厂;上世纪90年代,制造出中国第一台传呼机、第一张多层线路板、第一张电话SIM卡……今天,香洲区打造出全球家用空调第一品牌。从“三来一补”、出口玩具鞋帽,到研发大飞机、发射微纳卫星,香洲人走出了一条依靠改革创新谋发展的新路。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新型城市经济、创新社会管理、转变政府职能,香洲人一路风雨兼程。作为全国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实验区,近年来,香洲探索出层层负责、人人担当、合力共建的“香洲社会管理模式”。在产业转型、“三旧”改造、城市提质升级等方面,香洲区进行了近百项探索,许多经验、做法不仅走在珠海市前列,而且为全国深化基层治理和体制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板”。

  一、明势谋长远,为民生福祉尽责

  香洲区承担了全市一半以上的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任务,城区70%的义务教育、市容管理和市政道路运维。每一项事关百姓利益的民生项目都被列为区领导的“头号工程”。全区民生事业支出从1984年的210万元、占财政总支出9%,增长到2019年的63.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3.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36年来,区委、区政府换了9届,“教育书记”一任接一任。从上世纪80-90年代改造危房校舍到实现“九室一场”,从新世纪初改造薄弱学校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从创建省教育强区到实现全国教育现代化示范区,一步一个脚印。

  1982年,全市大学生一共才1691人,文盲、半文盲占19.25%;到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大专以上学历约占30%。为了让更多幼儿享受公平教育,香洲举全区之力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超常规推进,3年将建成50所幼儿园,到2021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将超过50%。现在,无论走在香洲区的哪个镇、街,房子最好的一定是学校。

  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标最好最高最优,像绣花一样管理城市,打造高品质城区。香洲区、镇街、社区三级联动,扒“窝棚”、清荒地、建公园,3年建成大镜山公园、香山湖公园等120个特色公园,市民步行10到15分钟,就能走进一座公园。一个个城市“黑点”变成了宜居亮点。

  2000年起,香洲区开始推进大规模的城中旧村改造,26条城中村同时启动,240万平方米房屋拆迁,原有的82个社区与62个村整合成126个新社区,数万村民搬离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园。各级干部不惧困难,迎难而上,广大群众以实际行动支持、服务了大局。近两年香洲区投入28.13亿元,创新采用管养提升和EPC模式并举,统筹打好蓝天、净土保卫战,进一步巩固珠海市生态宜居的城市品牌,香洲人答好了一份“生态考卷”。

  二、实干能吃苦,在艰苦奋斗中坚定信念

  每当台风来临,全市停工停课停航。广大干部群众迎着风雨上,挨个地段、挨个工棚检查安全、转移安置人员。2018年台风“山竹”袭来,树枝折断、路面积水、断水断电。台风刚过,抢险队伍连夜上街清障,迅速恢复市民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城市容貌。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聚焦基层治理难题,香洲区全面推动权责改革,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建立起具有香洲特色的“四梁八柱”。强化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主心骨”作用,纵向搭建起“区-镇街-社区-楼宇”的党组织体系,通过“相约周二”“徒步工作法”“民生微实事”“跨门槛,进心坎”“党代表驻点社区”等活动,横向构建起党群服务网格,零距离倾听群众声音,用最短路径、最快速度解决群众的小事、急事和难事。

  三、忠诚勇担当,重任在肩迎难上

  勇于担当是一种政治勇气,一种全局意识,一种拼搏精神。香洲区干部群众愿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无论是珠海文明城市创建、渔港搬迁,还是航展盛会、澳门回归庆典,抑或珠港澳大桥、城市轻轨等重大工程建设,香洲是主阵地。征地拆迁、环境布置、人员组织等许多工作,全部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港珠澳大桥连接线征拆工作涉及房屋13万平方米,交地时间不足1年,任务极为繁重。香洲人充分发扬敢担当、大协作精神,挨家挨户作细致思想工作,高强度推进测量、评估、补偿各项工作,保证大桥用地如期交付。

  珠海市“创文”历时16年,香洲区担负起主战场、主力军职责。本着“城市上水平,百姓得实惠”的理念,从基础工作抓起,从难点焦点抓起,抓硬件壮“筋骨”,抓“软件”塑“灵魂”,抓社区强“细胞”,着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农贸市场升级,实现城市从形象到内涵整体提升。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全区1900多个党组织、近3万名党员自觉践行初心使命,迅速构建起五级防控体系,全面排查不漏一人。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公安干警和社区工作者冲锋在前,汇聚起齐心协力抗疫的强大力量。一支又一支突击队,逆行而上,用忠诚与担当履行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承诺。仅仅两天时间就在区第二人民医院搭起临时发热门诊病区。广大企事业单位各负其责、握指成拳,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

  香洲地处改革开放前沿、“一国两制”交汇点,面临各种文化思潮震荡冲激。香洲区各级党组织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直面矛盾,敢于亮剑。加强阵地管控,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动权,坚决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广大干部群众自觉与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使香洲区成为珠海最具安全感的地区之一。

  四、学思践于行,从想为敢为到善为

  围绕城区转型发展,区委明确发展三原则,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保沿着正确轨道前进。注重发挥镇街等各方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良性竞争机制,形成各镇街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凝聚工作合力,集中力量谋划和落实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重要任务,以重点突破带动工作全面推进。以地缘人缘为纽带,主动融入大湾区,“东进”“西延”“北上”“南联”,借力提升香洲的气质与竞争力。

  香洲区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全力以赴做好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这篇大文章。持续推动产业朝着中高端转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通过“强核、立柱”工程,“留”“引”结合两手抓,“园区提质、旧村更新、前河治理、交通设施”四联动,推动香洲制造从根本上强起来。一大批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业载体陆续建成,吸引788家高企入驻,占全市38.3%。继而开展“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全天候”的服务,助推企业稳步发展。2019年,香洲区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第6位。年度有效发明专利9000多件,被评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为增强发展新动能,香洲区广发“英雄帖”,大力实施“珠海英才计划”和“香山人才计划”,政府搭台,让企业与院士、博士近距离“拍拖”,名校学子与区属企业“零成本+零距离”对接,加速高端人才向香洲集聚。2019年新引进、培育各类人才1.2万余名,增长55.8%。在众多旧工业区“腾笼换鸟”的成功案例、“三旧”项目顺利升级的背后,正是明确的改造思路和良好的创新生态体系。

  创建文明城市是提升市民素质的过程。香洲区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三年开展“明德”系列活动3000多场次,50万人感受到道德力量。如今的香洲,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公交车上主动让座成为风尚,“有需要找义工、有时间做义工”成为人们共识,“当文明人、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成为香洲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特区火热生活与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表明,香洲精神是香洲区历届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时代精神,也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新时期的表现和升华。

  (作者单位:珠海市香洲区委宣传部)

编辑:杨雪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