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是广东的“东大门”,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有“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的说法。改革开放40多年来,潮州市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发达的民营经济、明显的产业特色,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使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
10月26日,由广东省委网信办主办的“大V看小康·幸福广东”主题采风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名网络知名大V和省级媒体代表组成采风团,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题,实地走访和体验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全面呈现广东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显著成果。采风团队首站就是抵达千年古城潮州,登上广济桥、走进牌坊街、品尝工夫茶,参观木雕、潮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作室等,感受潮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潮起韩江,依托富有底蕴的传统文化,这里涌现了一批批“潮州品牌”。多年来,潮州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对古城区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使古城区的文物得到有效保护与活化利用。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首先考察了潮州市广济桥、广济楼、牌坊街,察看文物修复保护、非遗文化传承、文旅资源开发等情况。他强调,潮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潮州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潮绣、潮雕、潮塑、潮剧以及工夫茶、潮州菜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弥足珍贵,实属难得。我们爱这个城市,就要呵护好她、建设好她。
潮起韩江,发挥非遗特色,文旅融合良性发展,让潮州文化焕发了更多新的活力。例如,刚刚过去的国庆节,潮州古城发挥特色,吸引大批游客前去参观游览。广济桥推出“古桥非遗迎华诞,琴音香韵颂中秋”文化系列活动,不仅有非遗项目展演,还能欣赏香道的风雅与禅意,聆听久违琴音的静谧与感动;许驸马府、海阳县儒学宫、己略黄公祠推出手拉壶、麦秆画、潮州木雕等非遗制作展示及体验活动,让市民游客在观赏体验之余,感受非遗的魅力。
逐梦向前,潮州不断创新发展,正逐步把传统工艺推向国际舞台。潮州民营经济发达,陶瓷、刺绣、剪纸、乐器、木雕等产业优势突出,是我国重要的陶瓷出口基地和服装跨国采购产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潮州陶瓷制品屡创佳绩,共有4件作品纳入吉尼斯世界大全,305件作品在国家级比赛中获金奖,“枫溪瓷烧制技艺”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世纪70年代,枫溪研制的1.2米三层“友谊通花瓶”作为国礼由邓小平同志赠送给朝鲜金日成主席;在北京APEC会议上,枫溪区柏林陶瓷公司的餐具用瓷和“老安顺”号的手拉朱泥壶双双入选“国宴用瓷”;广东松发陶瓷有限公司制作的航天员徽章搭载神舟七号遨游太空,开创了陶瓷产品飞天的历史。近年来,潮州本土企业的陶瓷制品频频亮相国际舞台,同时也成为中国现代陶瓷产业基本风貌的一个鲜亮的窗口。
逐梦向前,潮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必将全面融入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潮州江海美丽、山河灿烂,每天都在迎接新变化;潮州人辛勤劳作,乐业安居,每天都在拥抱新向往。1860年汕头开埠以后,交通条件改善,潮人向东南亚移民的人数迅速增加,导致了海外潮人社会的生成。改革开放后,潮人乐于经商的传统观念又被唤醒。潮人新移民的足迹,除在世界继续发展外,更遍布全中国,潮人社团在全国各省市均有成立。这些国内新移民也开始对本地区反哺,这就是侨乡传统的延续。同时,各地潮人社团,积极参与国际潮人网络的编织。在变化速度越来越快的全球化进程和文化多元观念影响下,更多潮人社团和潮州人积极参与了国内建设。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是中国经济未来30年的总路线。潮人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上来,乘势而上,起而行之,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助力中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南方网林晓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