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不是冷冰冰的指标,而是千家万户共同编织的美好生活图景。
走进今天的广东乡村,你会发现文明早已不只是挂在墙上的标语。在普宁的里湖镇富美村,英歌队队员们把团结协作的精神融入日常,化解了跟邻村的百年矛盾。在粤北翁城,孩子们捧着自制的诗集走进商铺,邀请店主共写“春天的三行诗”。广东建设了2.8万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感受到自己就是乡村变革的主人翁。
在物质和精神的同频共振中,岭南乡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蝶变。曾经污水横流的惠州观背村,如今靠着壁画艺术变身“网红打卡地”,村集体收入十年增长二十多倍;有着七百年历史的广州塱头村,通过“政府+企业+村集体”的合作模式,在古建筑间开起了文创书店,年轻人回流创业成了新风景。当文明乡风浸润人心,沉睡的“美丽资源”就会转化成“美丽经济”。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这场文明乡风建设工程,不仅让乡村环境焕然一新,更重塑着这片土地的精神气质。年轻人开始把“鲜花祭扫”当作新时尚,乡亲们也渐渐把“比阔气”的旧习,转化成了“比贡献”的新风。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正是“百千万工程”最动人的成效——它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感受到,自己不仅是家乡发展的见证者,更是推动历史向前的力量。
就在今天,在“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重要节点,广东又推出了一场名为“文明乡风润南粤”的活动。当文明之风吹过广东的田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干净整洁的村巷,更是一个个挺直的腰板、一张张自信的笑脸。乡村振兴的最终落点,始终是让每个人活得更有尊严、更幸福。这场乡风变革,始于“人”,也成于“人”。
脚本、出镜:王沛容
拍摄:徐颖
剪辑:陈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