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是古人对海洋的浪漫想象,“挺进深蓝,向海图强”则是今人向海洋进军的坚定信念。6月26日,广东聚焦海洋经济这一主题,召开高规格的全省会议。这在近几年来还是首次,无疑释放出广东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的决心。
为何要把目标瞄准海上?道理很明白,海洋不仅是大国崛起的战略方向,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还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基础。海洋蕴藏着大量尚未被充分开发的能源、矿产与生物资源,海洋经济涵盖渔业、航运、新能源等多元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同时,海洋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系着地球生物多样性与气候稳定。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说,激活海洋经济“蓝色引擎”,带动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正当其时,必须把握机遇、乘势而上。
那么,发展海洋经济,广东有何优势?有人说,海洋是广东的福报,此话不假。作为全国大陆海岸线最长的省份,广东海域面积居全国第二,海岛数量位于全国第三,海洋优势可谓得天独厚。成绩也很亮眼,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连续30年位居全国首位,妥妥的海洋经济大省。不过,也有一个老问题,那就是“大而不强”——传统产业增加值占比较高,高附加值的海洋新兴产业还有巨大发展空间。所以,海洋经济总量能不能再上一个新台阶?如何从海洋大省变为海洋强省?广东重任在肩,担子很重。
接下来要怎么干?这次会议部署很清晰,一是要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平衡海洋资源开发保护,优化海洋生产力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向海开放,港产城联动,陆海协调发展,全省一盘棋,格局打开。二是要优旧育新、三产联动,在优化、升级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打造“海上矿山”“海上油田”“海上粮仓”“海上药库”。三是要创新驱动、基础先行,锻造兴海科技,更好支撑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建强兴海设施,改善发展海洋经济的软硬条件。
人不负海,海也定不负人。做好发展海洋经济这篇大文章,海上新广东必将强势崛起。
脚本、出镜、拍摄:胡伟
剪辑:陈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