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买一辆无人驾驶车,让它自己跑到外面打工养我。领导发现我没来上班,我就说我正在试验无人办公室。
一群叫作“萝卜快跑”的无人驾驶网约车,正在大城市疯狂登陆。科技发展得太快了,好多个早上我睁眼一看手机,热搜榜上都有这种令人震撼的天降雄兵,告诉我:大人,时代变了。现在的小孩会问我们,什么叫“把车窗‘摇’上去”;二十年后的小孩说不定问的是,车子左前方那个空位可不可以用来养猫?
既然无人车这么先进,为什么大家在网上吵翻了天呢?我想,这恰恰是因为围绕它的设想实在太完美了,可我们人类却不够完美。别的不说,先说这一条——空空如也的驾驶室,这很难不唤起我们基因深处对“异常状态”的恐惧。真正的司机虽然也会开小差,但毕竟跟我是同一物种,从ta启动油门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在这个狭小空间里的宏大命运已经紧密相连。而在无人驾驶车里,你却不知道那个空气司机下一秒要做出什么操作,它仿佛在用沉默告诉你:你命由我不由天。更不必说车里无处不在的摄像头,以及不知道是真傻还是装嫩的智能系统。在技术发展阶段,总会让我有种小白鼠的无助感。
虽然无人驾驶是绝对遵守交通规则的,但这也让它成了木桶效应里的长板,只要碰到短板就会失灵。堵车的时候,前面的车都变了个道,只有无人车还呆呆地留在原地。如果整座城市里都是无人车,交通运输的效率会高到难以想象;但如果会“灵活操作”的人类司机跟无人车同台竞技,那就是“你给我添堵,我给你添乱”。
网约车司机,最近确实心里堵。他们联名抗议无人车抢了自己的饭碗,因为转型期的阵痛最先传导到了他们身上。大部分人无力抵抗时代之变,没法跳出自己待了几十年的职业舒适圈。人人都有一个科幻梦,但前提条件是醒来能吃饱饭、有活干。
关心劳动者的未来,也不代表要砸烂珍妮纺纱机。任何职业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不然停车场里应该停满了人力车,就这还有两拨人在外边抗议——一拨是轿夫,说轮子的发明导致了每辆车3个人的失业;另一拨是马夫,说人力车的普及让动物朋友们只能去火锅店再就业。更何况,无人车的出现还在倒逼行业整改,毕竟无人驾驶还没有人性化到因为机场到酒店的路途太近而骂你,也不会在暴雨里告诉你一车必须拉满4个人。
我们关注的重点,一是:无人驾驶能不能催生一批新岗位,去吸纳从原行业退出的人?二是:平台通过低价补贴抢占市场后,会不会狮子大开口?无人车要跑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最终还是得让服务者和顾客共同来决定。
脚本、出镜、拍摄:王沛容 张宇驰
剪辑:朱嘉祺 王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