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头啖汤评论:驾考也能作弊?多点敬畏心!

2025-04-18 11:39 来源:南方网

  在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5亿辆的今天,驾驶证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刚性需求”。然而,一些考生为求“速成”,竟将考场变为“谍战现场”——无人机空中侦察、隐形耳机实时指挥、高科技设备隐蔽传输等作弊手段不断升级。近期,兰州警方破获的一起驾考作弊案,将驾考的黑色产业链暴露于公众视野。这不仅是考场秩序的失守,更是对社会诚信体系与法治底线的挑战。当科技沦为作弊工具,我们不得不追问:在考驾照的“速成”与“捷径”的诱惑下,如何守住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如何让技术回归服务公平的本位?

图源:央视新闻

  技术本应是提升考试效率的助力,在利益驱动下异化为破坏公平的“凶器”。此案中,作弊者将无人机、蓝牙项链坠子、作弊耳机等设备组合成“作弊神器”,将考场变为“谍战现场”。更深层的问题在于,部分考生将驾驶资格证视为“一纸证书”,而忽视了其背后关乎公共的核心价值。我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情节严重的可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兰州案件中,榆中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李某犯组织考试作弊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向李某售卖作弊设备的王某也被另案处理。针对考生杨某的作弊行为,当地交警部门也进行了相应的行政处罚。

  加强协调,通力合作。驾照考场要与法律部门、监管部门形成合力。当前,多地考场已引入AI监控、信号屏蔽、生物识别等技术,然而技术防控与作弊手段的“魔高一丈”仍在博弈。唯有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对作弊设备生产、销售、使用环节实施全链条打击,才能筑牢考场“防火墙”。

  统一思想,加强共识,构建“不愿作弊”的社会共识。驾驶资格的本质是对生命权的敬畏,一名合格的驾驶员不仅需要掌握操作技能,更应具备安全意识和规则素养。当“作弊、保过”的广告在灰色地带滋生,损害的不仅是考试公平,更是公众对道路交通安全的信任基石。

  重塑诚信,广泛宣传,唤起驾培行业与社会的共同觉醒。驾校作为驾驶教育的“第一课堂”,应摒弃“应试培训”思维,强化安全驾驶理念灌输;交管部门可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涉案驾校和教练实施行业禁入。此外,公众教育也需持续发力,通过曝光典型案例、开展法治宣传,让“作弊可耻、诚信光荣”的观念深入人心。

  坚持以敬畏之心守护“方向盘上的安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拒绝作弊,既是对法律的敬畏,更是对生命的承诺。兰州作弊案警示我们,驾照不仅关乎个人出行自由,更承载着对生命的责任。唯有以法律为盾、以技术为矛、以诚信为魂,才能让每一本驾驶证都经得起良知的拷问,让每一条道路都流淌着文明与安全的力量。

  撰文 周丽雅

编辑:王沛容   责任编辑:江海燕   校对:梁洁萍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