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外出旅游选择找民宿落脚,不光是因为其价格低廉,更重要的是有一种家的感觉。而今年五一前的退单风波,真是要颠覆游客三观,让人直感到一些民宿要“脱民”而去。
据媒体披露,五一前夕,遭遇民宿毁约退单的消费者不少。民宿旅馆坐地起价,理由千奇百怪,如装修、倒闭、老板换人。而劝顾客取消订单后,却又涨价将房间挂出。这明摆着是为了借五一旅游高峰多赚点钱。
图源:视觉中国
旅游度假行业具有典型的淡旺季交替性。一般来说,淡季的亏空或平本要靠旺季的暴涨来做平衡。五一小长假乃旅游高峰,受市场调节,民宿价格波动本属正常。但店家在立约作出承诺之后,毁约坐地起价就不地道了,属于典型的见利忘义行为。
做生意首要的是讲诚信,民宿业当然也不能例外。无视规则、无视契约精神,先毁约再坐地起价的行为,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不公,更是对市场游戏规则的破坏。
此类事件曝光后,一些民宿受到了平台处罚,有的被给予罚金外加降低流量处理。只是某些民宿业者,好像并不怕这一招,比起五一的盈利,这点罚金太小意思了。再者,平台多多,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看来,对于这类无良民宿,仅靠平台按现行规则管制,并不足以纠偏。
其实,这种民宿乱象已超出了行业管理的上限,需要法律及时亮剑。据《民法典》,一方违约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相当于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因擅自解约导致消费者另订房,该民宿除退还已付款,还应支付产生的差价。民宿虚构解约理由,则可能构成对消费者欺诈。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应当赔偿消费者三倍的损失。只有依法处罚到位,让这些失信店家得不偿失,才能倒逼其回归正道。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靠“一锤子买卖”必然难以行稳致远。作为生意人,借假期集中消费之际抱团大肆涨价,是一种短视行为。坏了民宿的名声,失去消费者信任,其实是自断财路。(张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