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羽绒服里没羽绒?对滥“羽”充数者该管一管了

2024-12-19 14:24 来源:南方网

  当下,正是穿羽绒服的季节。但谁能想到,自己穿的羽绒服里,可能不是纤细而柔软的“绒子”,而是一些“打过的羽毛球”。据报道,部分商家为了降低成本,选择收购二手羽毛球,将其上的刀翎羽毛拆解后粉碎,制成飞丝代替羽绒。而成品羽绒服从外观上几乎难以辨别差异,手感也极为相近。不达标的假羽绒产品,除了被消费者买回家中,也会流向酒店、民宿等场所。

  业内人士表示,二手羽毛球制成的飞丝,不仅在保暖、蓬松、轻便等指标上与羽绒相差甚远,在清洁度上也令人担忧,打成粉碎毛后的粉尘不仅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伤害,还会导致穿戴者过敏甚至中毒。

图片

  以“丝”代“绒”成为不少商家控制成本的核心手段,将“二手羽毛球”变“一手羽绒服”也不是新鲜事。有商人表示“用刀翎打飞丝已经很良心了”,还有劣质羽绒服生产厂家将算盘打得啪啪响:按照回收价格折算,每公斤不到40元的翎毛,生产出的飞丝可以满足4-5件羽绒服的生产。同样外观的羽绒被充“90绒”(指羽绒服中的绒子含量不低于90%),成本需要800元,充“高丝”(一种超细化学纤维)只要400元。如果采用棉、丝和绒混合的方式,成本更是低至每斤7元。正因为如此“划算”,用“飞丝”代替羽绒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羽绒服是冬季御寒必需品,既然标榜为羽绒服,填充一定比例的羽绒是最起码的要求。《羽绒服装》新国标规定,羽绒服装不再标注含绒量,而应标明羽绒填充物的种类、绒子含量和充绒量,且羽绒服填充物的“绒子含量”不得低于50%。也就是说,合格的羽丝、绒丝制品,只要标注清晰准确本可以合法销售。然而,为了攫取更多利益,有的商家昧着良心虚假标注,将飞丝服标为羽绒服进行售卖;还有的羽绒被仅有一格填充的是羽绒,其余部分皆为“丝”。刁钻的造假手法令人瞠目结舌,不仅触动了公众对诚信经营的底线,也将行业质量问题推至风口浪尖。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消费者对于羽绒服的实际质量是“雾里看花”,既缺乏专业检测手段和知识,也难以承担维权成本。所以,对于羽绒服里的“科技与狠活”,既不能只靠消费者的“火眼金睛”,也不能指望某些商家“手下留情”,更不能坐视“商业良心”被绞得“稀碎”。消费者没有想到的事,相关部门应该要想到,媒体曝光的羽绒乱象,必须得到最严厉惩处。只有提高滥“羽”充数者的违法风险成本,构建诚信、公平、透明市场环境,才能不让人在冬日既伤身又寒心。

  撰文 尹贵龙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梁洁萍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