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头啖汤评论:天下无烟,离我们还有多远?

2025-04-10 10:34 来源:南方网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走在路上本想呼吸些新鲜空气,却猝不及防被近处飘来的刺鼻烟味攻击。那些在室外边走边吸烟的人,被称作“游烟族”。“游烟”是导致公众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之中的主要元凶之一,广大市民们“苦游烟久矣”。

  近日,上海开始对边走边抽的“游烟族”出手了。今年3月中旬起,上海率先在武康路、豫园商城、新天地、外滩、南京路步行街、陆家嘴商圈、今潮8弄、蟠龙天地等中外游客集中、人群密集的“网红”地标场所推进“游烟”治理,通过设置禁烟标识、绘制吸烟地图、在吸烟高发点位轮岗值守、控烟志愿者柔性引导等方式,营造无烟健康的良好环境氛围。这一举措一经实施,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网友建议应全国推广。

图片

南京路步行街其中一处吸烟点指引牌。图源:@东方网

  近年来,因劝阻吸烟而产生摩擦的情况并不鲜见。前不久,上海迪士尼乐园入口排队区,一位推婴儿车的父亲因劝阻吸烟者,双方爆发肢体冲突。而卫生部门事后认定,该区域未被明确列入禁烟范围,无法对吸烟者进行处罚。这类争端往往因处于法律规范的“模糊地带”而不了了之,暴露出了现行条例对于“公共场所”界定的局限性。地铁口、商铺前、公园步道等区域,因未被明确列举,成为了“游烟”的重灾区。面对“游烟”,现阶段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手段和惩治标准,民众往往有苦难言、投诉无门。

  从世界范围来看,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控烟实践值得参考借鉴。例如,香港规定公共电梯、海滨浴场、公交站等室外场所全面禁烟,违者罚款1500港元;澳门规定公交站10米范围内禁烟,违者最高罚款1500澳门元,乱丢烟头罚款600澳门元;新加坡通过高额罚款与严格执法将吸烟区与非吸烟区严格分离,公共场所几乎“无烟可寻”。这些举措的共同点在于,法律条文清晰,执法力度强硬,社会共识深厚。与之相比,上海的“游烟”整治目前还是以柔性劝导为主,既不罚款,也不强怼,主打一个“劝你善良”。这种文明劝导更大程度上依赖道德约束和公众的自觉性,最终的执行效果如何,是否能真正改变“游烟”局面,还要打一个问号。

  整治“游烟”的本质,实际上是公共空间与个人自由的博弈。吸烟者常以“室外吸烟属于个人自由”为由拒绝劝阻,却忽视了烟雾的扩散使得周围人群被迫成为二手烟的受害者。公共空间边界的脆弱让吸烟者在“捍卫”个人自由的同时,也侵犯了他人的空间、威胁了他人的健康。这也是控烟等城市治理的公共议题的复杂性所在。

  天下无烟的愿景,需要法治与文明的双重推进。控烟不能止于“劝人善良”,更要以法律划定红线、以制度织密监管、以文明涵养共识。只有吸烟与禁烟的界限足够明晰、违规成本足够高昂、公共空间的权利意识足够深入人心,“游烟”治理方能切实见效,我们才能向“无烟社会”迈出坚实一步。

  撰文 钟尧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江海燕   校对:陈学德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