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公安局、广州市农业农村局正式发布《关于广州市一般管理区实行圈养和严格管理区禁止饲养、销售、繁殖的危险犬标准及品种的通告》,将“中华田园犬(土狗)”移出禁养危险犬种类名录。这一政策调整不仅回应了市民诉求,也引发了各方对养犬管理和本土犬种保护的思考。
通告截图(节选) 图源:广州市人民政府官网
养犬管理是现代城市治理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我国缺乏一套统一且权威的犬种认定标准,这使得同一犬种在不同地区的待遇大相径庭,同一犬种有的地方视作可放心饲养的温顺伙伴,有的地方却将其列入禁养黑名单。如此混乱的局面让养犬人在犬种选择和饲养过程中困惑不已,管理者在执法时也难以把握尺度。
本土犬种保护与现代城市治理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以中华田园犬为例,这实际上是众多本土犬种的统称,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历史见证,承载着几代人的情感记忆和文化传承。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繁育和标准化管理,中华田园犬被贴上了“无序繁殖”的标签,进而遭到严格管控甚至被“一刀切”禁养。
各地管理规范的不一致,也让养犬管理的复杂性倍增。不同城市基于自身考量制定的养犬管理办法,在养犬登记流程、免疫要求、遛犬时间和区域限制等方面大相径庭。以北京和上海为例,北京规定遛犬时间为每日7时前、20时后,而上海则根据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时间限制。养犬人跨地区出行时,往往要面对繁琐的限制,犬只运输、交易环节也因标准不一而漏洞百出。2023年成都女童被罗威纳犬咬伤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当时的《成都市养犬管理条例》未将罗威纳犬列入禁养范围,悲剧发生后才匆忙将其纳入,这种被动滞后的管理方式,显然难以适应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
广州的“土狗解禁”,无疑是一次大胆且极具前瞻性的尝试。这一举措不仅回应了市民对本土犬种饲养的合理诉求,更开启了养犬管理改革的新局面,为制定本土犬种标准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促使我们深入研究中华田园犬等本土犬种的特性,推动其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道路。
长远来看,建立科学统一的养犬管理体系是必要之举。国家层面应尽快出台统一管理法规,明确全国统一的禁养犬、限养犬目录,让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建立犬只信息全国联网数据库,实施养犬证照全国互认制度,打破地域限制,提升管理效能。同时,设立公开透明的禁养犬目录调整机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完善信息公开和第三方监督渠道,让养犬管理在阳光下运行。
养犬管理是城市文明的一面镜子,折射出城市治理的水平与温度。希望以广州“土狗解禁”为开端,各地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共同构建科学合理的养犬管理体系,实现人与犬的和谐共生,让城市在有序中充满温情。
撰文 孔德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