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校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是对于大多数青年来说,夜校曾经或许是只听说过没见过的存在。不过,目前这一状况已经悄然改变,夜校又开始重回人们的生活,尤其备受广大青年的青睐。
青年夜校究竟有多热?不妨透过几个场景来看:在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即便“季季扩容”仍是“一课难求”;在杭州,“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成为年轻人的新潮流;在长沙,“充电学习”“上兴趣班”成为年轻人“夜生活”的新场景……这热闹异常的每一个场景,无不在说明夜校并不再是“过去时”,而是“闯”进了年轻人夜生活的“现在进行时”。
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篆刻陶刻课堂。图源:新华社
青年夜校为何会爆火?首先在于夜校的学习属性。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变快,“一招鲜,吃遍天”的情形难再,于是更多人认同“技多不压身”,多几项技能便能多几分竞争力。学习技能毕竟需要时间成本,年轻人白天为生活忙碌奔波,夜晚才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夜校自然成为学习技能的重要选择。
当然,夜校不只具有学习属性,还具有社交属性。大多数年轻人工作生活的圈子并不大,想要认识新的朋友、结识新的伙伴并不容易。通过“夜校”这样的方式和场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有些人因此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夜校既能收获技能也能收获友谊,这自然也为“夜校热”增了温。
夜校有了热度是好事,如何保持夜校的温度却并不是一件易事。一方面,这需要夜校的课程设置与时俱进,毕竟现在的青年对于当下的很多新知识、新技能都有学习的需求,这一点从夜校里非遗制作、短视频剪辑、传统茶道、手冲咖啡等课程的受热捧就可见一斑。要保持青年对夜校的热情,课程设置就得因需而设、丰富新颖。另一方面,夜校的师资也得有保障。如果师资力量不够强,夜校学员需求得不到满足,那夜校对青年的吸引力就会下降,能不能办下去也就难说。
目前,对夜校的需求在增长,但是供给却不足。对于这一问题,有关部门要科学谋划、增加投入,既在增加夜校的数量上做文章,也在提升夜校的品质上下功夫,让更多青年人少花钱甚至不花钱也能上心仪的夜校。
“夜校热”是青年学习需求的折射,也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必然,为“夜校热”再加上一把火,消除的是本领恐慌和焦虑,提升的是全民素养和能力。(高永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