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评:污染AI数据,人类是在给自己下毒

2025-09-19 20:55 来源:南方网·粤学习

  遇事不决问问AI,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习惯。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我国AI问答用户已突破3亿。然而你是否想过,AI提供的答案,可能是遭人“投毒”、通过竞价排名生成的广告软文?

  据媒体报道,一种名为GEO(生成式引擎优化)的生意正在兴起。有服务商声称,最低只需数千元,便可能让自己的品牌信息以客观答案的形式优先出现在AI对话框中,甚至排名第一。这类AI数据“投毒”行为的直接后果便是:AI正在撒谎,而且比人类更隐蔽。

某GEO服务商发来的报价单。图源:大河报

  AI数据“投毒”,指的是在训练数据中植入恶意样本或修改数据以欺骗机器学习模型的行为。它会显著降低输出内容的准确性、严重污染AI回答的客观性。数据源被污染的AI,就像一个被恶意洗脑的人,在认知上会产生偏差,回答问题自然也会错漏百出。短期来看,AI数据源里虚假信息、偏见观点泛滥,势必会导致用户体验下滑、行业发展受阻;长期来看,我们面临的信息资源无疑会更加良莠不齐,我们身处的信息环境将会更加错综复杂,人类的每一个好奇提问、每一次求知探索,都得如履薄冰、将信将疑。

  AI时代,输出答案就会得到曝光度,这片流量的聚集地自然而然成了商家们争夺的“战场”,GEO服务也就应运而生。“投毒”AI数据,能够使AI只要面临相关提问便优先推荐自家的产品,且不带“广告”标签,而是作为客观信息的一部分呈现。这有助于提高企业产品曝光度,远非传统广告的效果可以比拟。

  那么,代价是什么呢?用户可能因误导而购买到不符合预期的产品,蒙受经济损失。更严重的问题是,在容错率极低的医疗场景中,一旦用户因AI推荐选择了所谓的“权威诊疗方案”,生命安全都将受到威胁。久而久之,人们所畅想的AI学习、AI问诊、AI治理等场景,都将随着数据源的被污染而破产。与此同时,GEO服务的滥用还会加剧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当企业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如何被AI优先点名”,势必会导致企业竞争的焦点从产品创新转向营销宣传,专心做产品的企业也就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中逐渐被淘汰。

  随着AI被服下越来越多的“毒药”,我们能相信的将越来越少。面对GEO服务造成的数据污染,监管与规范显得尤为迫切。为此,应尽快补足相关领域的立法,明确将“故意污染AI数据”定义为违法行为,提高“投毒”成本。企业也应积极开展技术反制,建立严格的数据审核机制,优先采用可信来源的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当然,在监管与技术到来之前,最廉价的解毒剂无疑是用户的批判性思维。当AI输出“真理”越来越快,人类更应该多一秒迟疑、多一份核实。

  AI依赖数据而生,也会因数据而“病”。当“真相”可以被竞价购买、“权威”可以被批量伪造,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怀疑与思考的习惯,因为一旦算法吞下毒药,最先中毒的,一定是放弃质疑的人。

  撰文 林珊

编辑:王沛容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赖玉清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