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以来,号称“史诗级”的外卖平台大战再次上演,网友直呼再打下去自己要“出栏”了。平台大战的背后,是规模庞大的外卖市场。据统计,目前我国网上外卖用户已达5.45亿人,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人们平均每天花在外卖上的消费近33亿元。可以说,外卖点餐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日常。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无堂食外卖凭借低成本、轻量化的运营优势,在各大城市迅速铺开,成为餐饮行业的一股新势力。这类商家往往隐匿于非商业空间,消费者无法实地监督,监管部门也难以实现全流程覆盖,导致“幽灵厨房”“卫生死角”等问题频发。今年以来,不少外卖小哥在社交平台上曝光一些无堂食商户卫生状况堪忧、满是“科技与狠活”,着实令人触目心惊。针对无堂食外卖的种种乱象,近日,重庆发布了全国首个聚焦“无堂食外卖”全链条服务的《无堂食外卖经营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团体标准,在行业规范化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梳理《规范》内容,可以看到这份标准从准入门槛、经营场所、加工制作、包装配送、平台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规范管理:无堂食外卖商户需具备食品经营许可、明厨亮灶等基础资质,并建立数字化食安追溯系统;具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加工场所,场所布局合理,视频设施能上网公示食品加工过程;确保原料来源可追溯,加工环节生熟分开、烧熟煮透,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外卖包装上清晰标注加工制作时间以及商家信息,配送时必须使用食安封签;平台公示商家食品加工制作过程的实时视频监控信息,对配送轨迹、订单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一系列规范直击行业痛点,为长期野蛮生长的无堂食外卖构建起全链条监管体系。
事实上,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专门提及网络订餐监管,明确要求推动平台和商户实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强化无堂食外卖监管和社会监督。此番重庆出台《规范》,是对《意见》的进一步落实落细,有利于行业规范发展。相信接下来将有更多城市跟进,强化对无堂食外卖的监管工作,相关实践经验也将推动团体标准上升为国家层面标准,规范外卖新兴业态治理。
无堂食外卖店的崛起,是市场需求变化和行业不断发展的产物。适时为无堂食外卖定标准立规矩,既是对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的守护,也为外卖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接下来,更为重要的是标准的执行和有力的监管,真正让藏身隐秘角落的“黑外卖”无所遁形,加速外卖行业整合出清。只有通过定标准与强监管,推动外卖行业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才能真正让消费者吃得安心、放心,尽情享受外卖带来的便利与美好。
撰文 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