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头啖汤评论:用“新国标”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2025-03-28 11:11 来源:南方网

  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这些标准主要聚焦民生关切和产业发展需求,标准之间相互衔接,协同管控食品安全风险。

图源:央视新闻

  食品安全“新国标”的发布,正当其时。如今,一些食品企业利用消费者追求“天然”、不喜欢食品添加剂的心理,声称“不添加”“零添加”等,吸引消费者购买。而新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明确提出,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这样一来,就能避免这些标签误导消费者,让他们在购买食品时更清楚、在食用时更放心。

  “零添加”坑消费者久矣。一些食品企业利用“认知差”,玩文字游戏,把自己的产品包装成同类食品中的“优等生”,价格也“高人一等”。以某款“果汁饮料”为例,标签上写了“不添加蔗糖”,不等于产品中不含有糖;有些含糖饮料会用“不添加甜味剂”的标签吸引消费者,却造成了消费者认为产品中没有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误解;更有产品会声称不添加某单一品种的食品添加剂,实际使用了其他食品添加剂,影响了消费者的正确认知。消费者花了“零添加”的钱,却买到了“有添加”的食品。

  “新国标”的发布,传递出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的决心。国家标准就是“硬杠杠”,必须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地执行。国家标准也不是为了断食品企业的“财路”,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从长远来看,这样也能进一步维护好市场秩序,让良心企业获益。如果食品企业能够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出发,严格执行标准,依法依规经营,那么就会越干越红火。但是,如果钻到“钱眼儿“里,靠文字游戏来误导消费者,靠虚假宣传来赚取不义之财,短时间可能会赚得盆满钵满,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有了“新国标”的守护,消费者也要炼就“火眼金睛”,拒不安全食品于“嘴外”。想要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正确阅读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食品标签信息是关键。当消费者越来越“懂”,一些不良企业也就不能利用“认知差”行欺骗之实,“舌尖上的安全”也就能得到更好守护。

  撰文 郭雪营

编辑:王沛容   责任编辑:江海燕   校对:赖玉清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