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鲁山县花费715万元建造的一座牛郎织女地标雕塑引发了热议。据有关通报,目前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已成立由住建、财政、审计、纪委监委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开展深入、全面的调查审查工作。
一座壮观的“牛郎织女”雕塑矗立在鲁山县主干道旁。图源:石光明/视觉中国
鲁山县作为牛郎故里和牛郎织女文化传说的起源地,曾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该县修建这一大型建筑并在七夕节当天揭幕,意在塑造“牛郎织女之乡”地方形象品牌,进而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但最终事与愿违,“斥715万元巨资建造”的消息、面对媒体的粗口辱骂、“一问六不知”的回应态度等引来了舆论的一片质疑,也给其他地方敲响了一记警钟。
事实上,此类“空壳式”地标建筑并非首次出现。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城市雕塑等景观造价高昂、尺度过大、品质不高、题材不适宜等问题时有发生。比如,2019年,住建部曾通报陕西省韩城市刻意追求“鲤鱼跃龙门”形象效果,建设超大体量的假山跌瀑、人造水系及亮化工程,总投资达1.9亿元;2020年,湖北省荆州市花费1.7亿元建造的巨型公关像也曾登上热搜。针对诸多乱象,住建部于2020年发布《关于加强大型城市雕塑建设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严禁以传承文化、发展旅游、提升形象等名义盲目建设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大型雕塑。这些都表明,地方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引发的是本地百姓的民怨,损害的是当地的政绩形象,极易造成资源浪费,各地应把一系列前车之鉴牢记心头。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民生工作既是发展工作,也是群众工作。鲁山县2020年才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去年全县人均收入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目前需要补齐民生短板的财政投入还有很多。然而,相关部门却耗费715万的巨资去建造这样一座雕塑,其决策流程是否科学合理、有没有把钱花在刀刃上,到底值不值、妥不妥,确实值得商榷。着力改善民生,千方百计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应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人们之所以反感一些“空壳式”地标建筑,在于其往往大而无当、华而不实,审美也“不在线”,难以代表城市形象,也无法形成持续的文旅吸引力。民众真正期待看到的,是当地对历史文化内涵更深入的挖掘和呈现。寄希望于一座内涵空洞的牛郎织女雕塑“出圈”,显然是不可取的。相关部门需要走出巨型雕塑迷思,真正沉下心来创造有内涵、有温度、有新意的文化体验,方能闯出一条文旅高质量发展之路。
痛定思痛,知耻而后勇。面对舆论的持续发酵,当地成立联合调查组直面问题的态度值得肯定。也希望相关部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动真碰硬抓整改,从根本上杜绝这一类“面子工程”,以实际行动给公众一个交代。(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