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行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年轻学生积极拥抱互联网,通过直播展示才艺、推介校园文化,成为象牙塔里的一道风景。
大学生当主播,既能锻炼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带来收入,本是好事。可有些大学生却剑走偏锋,在教室或寝室不分时段直播,影响他人正常学习生活;有些大学生为了做直播,陷入经纪公司、培训公司骗局,权益得不到保障。还有人打着“学生”名号进行直播,将自己包装成学生直播引流带货,甚至为求流量打擦边球,直播低俗内容。
图源:视觉中国
直播跑偏,主要是因为这些大学生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有些人认为“流量至上”,只要能够增加粉丝和直播间人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可以尽情开播、无限续“播”;有些人认为“一入直播间,就能轻松赚大钱”,幻想着在粉丝疯狂刷礼物中实现“快就业”、早致富;有些人过于迷信MCN机构,甚至对擦边、违法的行为也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
直播跑偏,危害不容小觑。长时间的直播,影响了自己的学业;不加节制的直播,疏远了与室友的关系;唯流量是图的直播,扭曲了正确的就业观;打擦边球的直播,污染了网络生态,给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如果把直播当成致富捷径,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涨粉、引流上,那么不仅会“学无所成”,还可能在未来求职的路上扼腕长叹。也许到了求职季,这些大学生主播会面临这样的“残酷”事实:招聘单位不会根据“粉丝量”来定求职者的去或留,“榜一大哥”也大概率不会是招聘单位的HR,即使是,他会给“直播的你”刷礼物,却未必会因此而给“求职的你”留灯。
循正道,可远行。大学生当主播,必须树立正确的“直播观”,不能被流量牵着鼻子走,而要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守住底线、不越红线。当然,仅靠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还不够。高校管理者和教师要当好“引路人”,承担起引导和教育的责任,及时告诉他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引导大学生主播适时适度直播,鼓励他们多传播正能量。平台要当好“守门人”,不断优化算法和人工审核机制,让低俗不良的内容“播而无门”,让正能量的话题内容蔚然成风。
撰文 郭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