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永州一男子以“班主任”身份拍摄视频走红。视频中,该男子留着光头,眉毛黑浓,长相“霸气”,还穿皮衣、戴项链,语气又压迫感十足,被不少网友戏称“史上最凶班主任”。
图源:报道截图
在视频获得几百万点击后,发布者删除了视频,并在评论区中发布声明称,作品纯属虚构,初衷为宣传正能量,拒绝校园欺凌和学生手游。11月4日,永州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男子是冒充教师拍视频的网红,校方已报警。对于这件事,网友莫衷一是,展开热议。
是冒充,还是扮演?这是网友热议的第一个问题。冒充和扮演有本质区别。冒充,就是为了达到走红等目的,主观上刻意为之,混淆视听;扮演,就是通过视频发布者专门说明,平台添加“表演创作”标签等方式,告诉网民这并非实际情况,避免产生误导。
是宣传正能量,还是博眼球、赚流量?这是网友热议的第二个问题。即使是表演,也要避免不良行为丑化老师群体的形象。宣传正能量值得点赞,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通过塑造一个“凶神恶煞”的教师形象,传递“以暴制暴”的价值观;更不能披着宣传正能量的“外衣”博眼球、赚流量。
该严肃处理,还是该“一笑了之”?这是网友热议的第三个问题。有的网友认为,对于这类视频,娱乐一下即可,没有必要上纲上线。然而试想一下,如果对“擦边球”视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网络空间就会被搅得乌烟瘴气。
“史上最凶班主任”视频走红,不能止于热议。要透过问题找到原因,进而采取行动堵塞漏洞,同时健全机制,形成合力。监管部门要时刻准备着挥出重拳,平台要当好守门人,网民要当好监督员。如此一来,才能彻底根除短视频领域的乱象,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郭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