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姆会员商店因选品策略调整陷入舆论热议。其下架多款高回购率、高性价比商品,转而引入部分大众品牌商品的举措,引发会员广泛不满,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首,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付费会员价值感遇挑战
“我们每年支付260元会员费,若买到的是家门口超市就能买到的商品,会员费的价值何在?”一位山姆会员向记者表示,此前常购买的杨枝甘露、焦糖饼干千层等特色商品已下架。
7月15日,记者在山姆会员商店App查询发现,上述热销商品确已无法检索;此前引发争议的好丽友派、卫龙魔芋爽等产品也已下架。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致电山姆全国客服热线,工作人员回应称,已将消费者意见纳入后续选品策略考量,将在选品方面尽力提升商品品质。但这一回应未能完全打消网友疑虑,有会员向山姆总部致信反馈选品问题,相关帖子评论量近千条。
该会员在信中提到,山姆在中国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食品安全标准与产品差异化,若逐渐与普通超市同质化,公众将逐渐失去信任。信中指出,当前部分低毛利、性价比高的商品被下架,取而代之的是不少在普通超市即可购买的品牌,“产品品质与价格已难以令人满意”。
业绩亮眼难掩潜在风险
从经营数据看,山姆近期增长势头强劲。沃尔玛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截至2025年4月30日)显示,中国市场表现突出,当季净销售额达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3亿元),同比增长22.5%,可比销售额增长16.8%,山姆会员店与电商业务构成主要增长引擎。
沃尔玛中国总裁兼CEO朱晓静在2025年投资大会上透露,中国已有8家山姆门店单店年销售额突破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7亿元),2024年山姆中国整体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会员数据同样亮眼:会员费收入增长超40%,有效会员数突破500万,680元档位的卓越会员续卡率达92%,贡献了60%的营收占比。
然而,亮眼业绩背后,选品争议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会员对山姆的核心期待,在于其持续提供“差异化价值”,而非成为大众商品的销售渠道。业内人士指出,若当前选品策略引发的信任波动未能及时化解,或将影响会员续卡意愿及新增会员拓展。
行业共性难题:规模扩张与定位坚守的平衡
山姆的争议并非个例。此前,Costco部分门店被反馈“独家商品减少,大众化趋势显现”,盒马X会员店也因引入常见品牌被质疑偏离“会员专属”定位。
仓储会员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通过精选商品构建不可替代性,会员费本质是对“筛选服务”的购买。若独特性被稀释,其商业模式根基可能动摇。在行业扩张过程中,会员制企业普遍面临规模与定位的平衡难题:既要通过丰富品类吸引更广泛客群,又需坚守“会员为本”初心,避免因大众化丧失核心优势。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表示,会员店的价值认同源于商品品质,若为控制成本降低品质,将失去消费者信任。知名新零售专家、鲍姆企业管理咨询董事长鲍跃忠认为,零售业的核心始终是商品力,山姆的成功依托于差异化选品构建的供应链优势,企业需重构能赢得顾客信任的商品体系,这才是制胜关键。
会员制零售的本质,是用“信任”兑换“溢价”。当“山姆们”忙着刷新销售数字时,更需警惕:若“严选”沦为口号,“独特”让位于流量,会员的信任或许会来得热烈,去得也匆忙。这场关于选品的争议,实则是行业对“会员价值”的集体拷问——当会员费从“值得”变为“不值”,再亮眼的业绩,又能支撑多久?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潘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