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杭州、安徽、重庆、福建等地存在“中考专用绳”情况,且每根动辄上百元,此事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图源:视觉中国
中考体育考试的初心,是让孩子们拥有健康的体魄。目前,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国家标准里,对绳子的长度、直径及手柄的直径、重量等作了一定的划分,但并未指定考试所用的具体标准。按理说,用什么绳子参加考试,选择权在学生或家长一方。但有的地方却置“不得强制或暗示学生及家长购买指定的教辅软件或资料”的禁令于不顾,偏搞什么“专用”“指定”用绳,而且一用就是十多年。“一根跳绳78元,两根跳绳156元,一根放学校,一根放家里,而且是同一个牌子”。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普通的跳绳身价陡增,商家赚翻了,家长却被刺痛了。
“指定”与没“指定”的产品,价格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其中的利润空间,大可想象。如果说跳绳价格畸高,能跳出好成绩也值了,毕竟大多数家长就是冲着中考才忍痛购买的。关键是,有些指定的专用的跳绳偏偏还不好用。贵且不好用,但又不得不买、不得不用。这正是家长们忿忿不平所在,相关厂商也将这个“刚需”“七寸”拿捏得恰到好处。至于网友那些“薅学生羊毛”“割学生韭菜”“靠教育吃教育”甚至怀疑背后涉嫌腐败等说法,到底是捕风捉影还是真有其人其事,恐怕还得等调查结果公布之后才有定论。
一根跳绳看似小事,累计起来就是大事。高价中考跳绳现象,不仅加剧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有违市场公平竞争原则,还损害广大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和教育考试部门的权威性。事实上,体育中考时,学生并非一定要使用特定品牌的跳绳,使用的绳子不同,也未必会影响考试公平。学生通过使用平常熟练且性价比更高的绳子考试,跳得多、跳得稳,更能凸显体育考试的正向激励作用。为此,教育部门需及时优化跳绳考试方法,引入更多竞争机制,扩大学生的选择空间。
一根跳绳两个把手,让学生全都攥在自己手里,才能跳得快、跳得多,跳得自由自在。体育考试,自始至终是检验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的手段。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做的是“放手”,而不是将学生“牵着走”。(尹贵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