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不少家长被号称能为孩子进行“天赋基因检测”的商家所迷惑,花费数百元甚至数千元给孩子做检测,以期通过“剧透”天赋的方式,走出一条培养孩子的捷径。
图源:央视新闻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各种新兴检测手段层出不穷。一些机构宣称,只需要家长用测试机构所寄的采样工具,在孩子口腔黏膜刮一刮,常温保存好样本后,就可以寄送到机构测出孩子有哪些天赋,从而为家长“定向”培养孩子提供精准的“科学依据”。目前市面上的“天赋基因检测”通常包括评估约40种不同的遗传特质,如乐观性、冒险精神、社交能力、音乐才华、表演才能、文学倾向等。
然而,这种检测真的靠谱吗?首先,我们要明白基因检测并不是万能的,虽然基因确实与人的某些特质和疾病有一定的关联,但人的天赋具体由哪些基因决定、如何决定,以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没办法给出准确解答。此外,即便测试结果显示出孩子具备某些特质或能力的倾向,也不能确定其将来的表现如何。毕竟,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包括环境、教育、个人努力等,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基因决定论。这种检测只是商业项目披上了“科学外衣”,是打着高科技名号忽悠消费者。
事实上,当前基因检测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筛查避免有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的婴儿出生,或者通过基因干预的方式对某些慢性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早在2009年,“儿童天赋基因检测”乱象就被曝光过:有检测机构标榜专业,所谓的专家专业方向却跟基因检测并不对口;对于同一天赋能力,多家机构的检测位点并不相同……尽管这些检测机构自身经不起“检测”,但仍然有不少家长被“割韭菜”。这些不法机构抓住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包装炒作,甚至不惜伪造数据贩卖焦虑,打着高科技噱头忽悠家长“抄近路”“走捷径”,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样的说辞诱惑极强,自然导致一些家长宁信其有、不信其无,进而盲目跟风从众。
成功的标准不一,天赋的数值更难量化。“天赋基因检测”不仅无法准确预测孩子的未来发展方向,还可能给家长和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想要成功,离不开后天的努力,更离不开人生第一任老师的引导。家长与其在“基因”层面内耗,不如遵从孩子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引导孩子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多一些尝试,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鼓励,细心发掘孩子的兴趣和潜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成才。
当然,新技术的应用亟须创新监管。市场中的一些投机者打着新技术的旗号,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招摇撞骗,导致很多人容易上当,轻则损失金钱,重则影响身心健康。相关部门应及时对新技术的应用进行评估,区分哪些是确定性的成果、哪些还处于测试和研究阶段等,制定相关标准,严格市场准入,防止商业滥用,避免技术跑偏。比如,对遗传病、产前检查等可靠领域的基因检测应大力扶持,而对测天赋等打着基因检测旗号牟利的行为则应依法严厉惩处。打击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撰文 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