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元一块的面包,上百元一份的吐司,几百元一个的蛋糕……近年来,“面包刺客”话题多次登上热搜。与此同时,有的烘焙门店一天丢弃的面包能装满一麻袋,有的报损率超过50%。
图源:视觉中国
一边是高定价,一边是高报损,烘焙门店的这股“浪费风”不容忽视。烘焙产品在制作过程中消耗了大量水、电、粮食等资源,浪费现象加剧了资源消耗,也给勤俭节约的社会美德带来冲击。虽然业内人士认为对未售出的面包进行报损和处理是行业惯例,但任性的报损在一定程度上销蚀了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成果。
烘焙门店的“浪费风”,源自越念越偏的“生意经”。比如,一些烘焙门店誓要走高端路线,采取高定价,且不肯“屈身打折”;有的商家把各式各样的烘焙产品填满货架,以此证明自己的门店货品全,从而招揽顾客;部分大型商超的面包仅推出大包装兜售,几乎不提供小分量的选项,普通消费者难以在保质期内全部食用完毕。这些经营者一味地想让顾客多掏“腰包”,导致报损率畸高。
刹住烘焙门店的“浪费风”,需要同向发力,形成合力。烘焙门店是主体,要把更多功夫下在“制作前”,在搞好调查、精准分析、科学预判的前提下,根据需求适量制作。同时,也要在拓宽渠道上动脑筋,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售卖、适当打折销售、到就近社区设点等方式增加销量,还可以免费将剩余的面包提供给本店员工、外卖小哥、环卫工人等人群,传递烘焙产品的“温度”。高端的烘焙门店要“算大账”,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大上”,更要学会“接地气”。市场监督管理、商务等部门要依照反食品浪费法,对存在严重浪费食品行为的生产经营者进行约谈,责令其立即整改。同时也要加强普法宣传,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减少高溢价、“贪大求全”“视觉冲击”等商业策略带来的损耗浪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古往今来,勤俭节约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理念深入人心,崇尚勤俭、不尚浮华的风尚广泛传播。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及时刹住烘焙门店的“浪费风”,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更大力量。(郭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