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商家顺势推出了电子产品上门维修、寄送维修等服务,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却有不少人发现寄送修手机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行业还存在着不少“到手刀”的情况。
“到手刀”作为一种网络流行语,指本来已经谈好价格,却在到手后以各种理由推脱进行抬价,让消费者被迫妥协。仔细梳理商家的套路就能发现,商家首先通过低价引流,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当手机寄送过去维修之后,再寻找别的理由来趁机抬价。倘若消费者没有答应要求,手机寄回来之后,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商家通过信息不对称,故意提高维修手机成本。寄送维修手机之外,一些网络预订的上门维修服务,维修人员也不会提前告知相应的风险,甚至通过格式条款来限制消费者维权。商家的这些行为,已经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给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不小的信任危机。
图源:视觉中国
为何商家敢如此肆无忌惮地坐地起价,无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呢?一言以蔽之,就是寄送维修手机这样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缺乏必要的监管。在服务的过程中,监管没有及时介入,即便事后遇到消费者的集体投诉,这种网店往往选择“一关了之”,难以追究其中可能涉嫌的违规抬价等行为。既然缺乏了相应的处罚,更多商家自然对这种中途抬价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无所顾忌。
为此,相关的网络平台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对提供维修服务的网店收取一定保证金,遇到类似情况经过查证核实之后,扣取相应的保证金。只有让商家的行为受到限制,才能让他们真正做好相应服务,而不是想着如何抬价。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责任,以此保证消费者的事后维权。监管部门发现可能存在违规的问题要一查到底,对违规商家要依法严肃惩戒,才能为行业立起相应的标准,守护好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一个行业的发展壮大,不仅要站在时代的风口之上,更需要有相应的规则约束。不管是上门维修还是寄送维修,若不能切实将消费者的利益置于第一位,而是将消费者当作随意宰割的“韭菜”,最终只会砸了自己的口碑,让整个行业都受到影响。因此,建立相关的行业服务规范和标准,引导从业人员严格自律,可谓迫在眉睫。
寄送修手机遇“到手刀”,这对于整个行业长远发展的危害不容小觑。及时剔除行业中的害群之马,才能让相关服务更便民,助推行业真正做大做强。(刘颂寒)